【文化百科】追根溯源說打尖

文╱王兆貴 |2015.06.04
1641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星雲大師在《人生十問》之〈如何施捨財富〉中,曾以王黼為例開示說,任何財富都是身外之物,到頭來誰也帶不走。

王黼身為宋朝重臣,富可敵國。後來金兵打進汴京,王黼沒有接到詔書就舉家東逃,因此獲罪被貶,家產盡皆籍沒。當他逃至輔固村,在一路邊小店「打尖」休息時被官兵捉拿,驗明正身後奉旨賜死。

上文提到的「打尖」,除在各地方言中所指有別外,多被解釋為用餐,或疑為「打火」、「打間」之誤,都不夠妥帖。

「打尖」一詞,常見於話本小說、武俠小說,並搬進影視作品。

在《西遊記後傳》中,碧遊仙子來到陳官鎮悅來客棧,掌櫃的立馬起身恭迎說:「客官,打尖還是住店?」

這句在江湖敘事中經常出現的道白,其實早就有之,後來傳為經典台詞,並被借用為幽默風趣的廣告語。

那麼,「打尖」一詞究竟應該作何解釋呢?

「打尖」一詞,原本是園藝術語的通俗說法。果農為了抑制藤蔓瘋長,讓瓜果得到更多營養,就會將冗餘的枝椏和梢頭除掉,俗稱「打尖」。

到了文學作品中,「打尖」用作借代義,泛指途中進客棧、驛館歇腳。歇腳的內容,包括打點精神喘喘氣、喝點茶水解解渴、飲點酒水解解乏、來點小吃墊墊飢。

《廣雅.釋詁三》注明,「尖」是「止」的俗字,意為「小憩止」,「打」字則是泛化動詞,與「尖」字合用,意即「小休而飲食」。由此可見,「打尖」的意思既不是留宿時日,也不是正式用餐,而是稍事休息攢攢勁,以便繼續趕路。

當今高速公路沿途設立的休息區,其實也就是供過往司機和乘客「打尖」的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