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出近二百件美術工藝精品,其中的莆田竹刻,出自中國大陸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新明(見圖/人間社記者謝盛堂)之手,他無師自通,細心揣摩佛像;手工精細,令人稱奇。
【人間社記者謝盛堂高雄報導】高雄市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出近二百件美術工藝精品,其中的莆田竹刻,出自中國大陸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新明(見圖/人間社記者謝盛堂)之手,他無師自通,細心揣摩佛像;手工精細,令人稱奇。
王新明表示,竹刻前置作業繁複,從選竹、處理成可雕的材料,耗費大半時間。他說,竹雕比木雕困難的地方,在於竹是空心。解決材料問題後,還要從竹子的原有形狀發想,這是創作最難的階段。
早期竹刻工藝品保存不易,是收藏者最大顧慮;經王新明多年研發,終於讓精雕的竹刻作品能保存更久,提高收藏價值。
王新明表示,他細心揣摩佛教寺院的佛像或古書中的人物畫作,從中做模並修改,才能讓竹刻作品呈現巧奪天工之美。他說,希望技藝能傳給後人,讓傳統工藝獲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