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韓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短期對台影響較輕微,但中長期將顯現衝擊;經濟部預估,中韓FTA生效第二十年,台產品在大陸市場被南韓取代金額可能高達六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五十六億元),其中以面板衝擊最大。
中韓FTA只須再經過雙方國會批准等程序,預估今年生效。相較下,兩岸服貿協議仍卡在立法院未過;貨貿談判即使歷經十輪談判,市場開放降稅部分依舊進展緩慢。
台、韓產業出口結構相近,且均以大陸為主要出口市場;經濟部委託智庫模擬評估,並透過主要產業公協會專業評估,推估我國在大陸市場被南韓取代的情形,短期影響較小,中長期將顯現衝擊。
評估報告指,中韓FTA生效後完成第一年降稅承諾時,將使台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約百分之零點○四;生效第十、二十年時,台灣實質GDP將分別下降約百分之零點一三、百分之零點一五。
大陸對南韓降稅期程集中在五至十年、十五至二十年稅項,對我國產業衝擊將逐漸浮現,長期恐影響石化、紡織成衣、玻璃、鋼鐵、汽車、偏光板、面板、工具機等產業。
報告預估,中韓FTA生效第一年,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被南韓取代金額為零點○六億至零點一七億美元,第十年增至十九點二九億至四十二點五億美元,第二十年被取代金額更擴大到二十三點四一億至六十億美元。
以面板為例,中韓FTA生效後並未立即降稅,直至第九年才降為百分之二點五、第十年才降為零關稅,儘管對台灣暫無直接影響,但南韓可能為搶占大陸市場,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若台灣無積極因應措施,在大陸面板市占率恐將大幅被南韓取代。經濟部預估,中韓FTA生效第二十年,面板被取代金額約十四點五億至三十點八四億美元。其次是石化產品,約被取代金額為四點一億至十八點三億美元。
因應中韓FTA衝擊,經濟部強調,將加速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包含大陸在內的重要經貿夥伴經濟合作協議。經濟部表示,將密切注意南韓產業在大陸市場對供應鏈的影響,及是否引起其他產業投資行為改變等,以提早因應。
(相關新聞見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