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院是媽媽們甜蜜負荷的起點,但是身處在醫院中的女醫師們,懷孕、生產、哺乳過程卻滿佈荊棘,為了保住工作,她們有人懷著八個月的身孕,也得跳到病人身上壓CPR;有人忍著乳腺炎疼痛,全身發抖開刀,高燒急診後繼續值班。比起一般勞工,女醫師要成為媽媽,簡直是一場地獄般的考驗。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總會的執業醫師性別統計指出,一九九八年時女醫師比例只有百分之九,到二○一二年已經成長到百分之十六,並且持續上升中。
連續站十小時 請假難
女醫師應該是最懂得照顧腹中胎兒的媽媽,但是聽她們談起懷孕時的工作情況,任何人都會捏把冷汗。
外科朱醫師在住院醫師第三年時懷孕,平常連吃飯都沒時間,懷孕時更不僅三餐不正常,睡眠嚴重不足,她為了開刀,連續站超過十小時,結束後下半身腫到不行。
還有一次遇到大型火災,懷孕的她與護士兩個人一起替病患翻身清洗,每翻完一個,她都感覺到腹中孩子又往下掉了一點,甚至翻到一百多公斤的病人時,孕肚幾乎抵著傷患。九個月下來,她直到生產前兩周才敢請假,胎兒體重嚴重不足,僅僅只有兩千公克。
外科醫師白映俞在懷孕前,幾乎是個鋼鐵人,吃得少睡得少都沒關係。有次開刀時一陣噁心,她也只能把湧上的嘔吐物全都吞回去,裝作沒事繼續開刀。
為什麼女醫師們咬牙不請假?深究原因,考試制度、人力匱乏以及陽剛的職場氣氛,都讓女醫師請假難如登天。
餵母乳到育兒 困難多
台灣的女醫師比例逐漸提升,但是法規與相關福利都仍然以男性為主要考量,加上近年醫界人力大量流失,醫師又不受勞基法保障,醫師權益成為三不管地帶,其中女醫師勞動環境,甚至遠不及一般勞工。
政府鼓吹生育,但在接觸生命最頻繁的醫院,從餵母乳到養育孩子,女醫師卻處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