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天野
中國戲曲和羊的淵源頗深。曲牌裡有一支〈山坡羊〉,南曲、北曲裡都有。元曲裡〈山坡羊〉是「大牌」,張養浩、喬吉、張可久、趙善慶等大家都填過此曲牌,不過最出名的還是張養浩的那首〈潼關懷古〉。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一折裡杜麗娘有一段「沒亂裡春情難遣」,唱的就是南曲商調的〈山坡羊〉。
〈山坡羊〉為何叫「山坡羊」呢?據專家考證,它很可能與蘇武牧羊的故事有關,因為它還有個雅名叫〈蘇武持節〉。戲曲裡有《蘇武牧羊》,尤以京劇最有名。此戲講的是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對其威逼利誘,蘇武寧死不屈,被流放北海(貝加爾湖),持節牧羊;後漢廷向匈奴索要蘇武,蘇武方得以歸國。
這齣戲中牧羊是關鍵情節,單于讓蘇武放牧公羊,說等公羊生下羊羔才得歸漢,在這種情況下,蘇武牧羊十九年,其氣節令人欽佩。
《洪羊洞》又名《洪洋洞》、《紅羊洞》、《孟良盜骨》,是另一齣著名的羊名戲曲。它取材於人們耳熟能詳的楊家將故事。
劇情是這樣的:楊延昭命孟良前往遼邦洪羊洞盜取楊繼業骸骨,焦贊暗隨。因洞內黑暗,孟良誤以焦贊為敵將,用斧將其劈死,發現後哀悔不已,以遺骨交老軍送回,自刎洞外。楊延昭聞耗,驚痛嘔血,病勢益重,與八賢王及母、妻訣別而死。所謂「洪羊」,筆者覺得就是「弘楊」,楊家將的忠義盡在戲中矣!
越劇裡有齣《龍女牧羊》,也叫《柳毅傳書》,演的其實就是唐傳奇《柳毅傳》的故事。此戲得名源自書生柳毅在涇河邊遇上牧羊的洞庭龍女三娘。
《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雖未提到羊,主角卻是歷史上的羊姓名人「羊角哀」,講羊角哀和左伯桃生死之交的故事。
以羊為名的羊戲曲還有不少,像《牧羊圈》、《紅羊塔》、《紅羊豪俠傳》、《羚羊鎖》、《木羊陣》、《牧羊城》、《審青羊》、《樂羊子食肉》等,不過這些戲大多失傳了,或很少有人演出了。
還有兩齣戲的別名與羊有關。一齣是關漢卿的《竇娥冤》,別名《羊肚湯》,張驢兒在羊肚湯裡下毒,其父誤食而死,却誣告竇娥,使竇娥蒙冤。羊肚湯是重要道具哩;另一齣《獅吼記》,別名叫《變羊記》,講陳季常畏懼妻子柳氏,這位柳氏善妒,蘇東坡戲稱其為「獅子吼」,《獅吼記》由此而來。其中有段戲是柳氏把繩子繫在丈夫腳上,陳季常求助巫婆,讓柳氏誤以為自己變羊,因而也叫《變羊記》。
還有一些戲,劇名中雖無羊字,但舞台上出現羊形,如《碰碑》中,在楊繼業殉國前,舞台上有羊形出現;《狸貓換太子》,從陳琳台詞中知道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癸未年間」,看來那是羊年發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