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七○年代,李秀英在雙城街創立了第一家「欣葉台菜」時,店裡只有十一張桌子,沒想到開業第三天就碰到了「退出聯合國」事件,事業因此受創;後來也曾找朋友合夥開餐廳,卻仍然是賠錢的狀態,為了發薪水,向哥哥借錢,放聲大哭,哥哥說:「妳放聲哭吧!哭累了,天也暗了,就回家,好好再開始!」
李秀英說,她的奮鬥歷程碰到許多貴人,有好鄰居幫忙照顧唸小學的小孩,讓她無後顧之憂,又有好主顧鼓勵她繼續努力。
從加拿大回國的一對華僑夫妻就對她說:「妳別擔心!妳這家店的優點是菜很好吃,又能做到碗盤既衛生又保溫,我看一定可以做起來,我下星期去高雄,等我們回台北再來,妳這裡一定會有超過七成的客人!」
有了這個主顧的保證,李董像是吃了定心丸般,突然海闊天空。從那天開始,她拿出勇氣,專心經營,有半個月的時間,她清晨五點起床,帶著媽媽(欣葉阿嬤)去買菜,每天平均只睡一個小時。
欣葉的筵席菜訂價不高,一桌從三千元左右,慢慢做出了好評,各行業如百貨公會、五金公會也來訂桌,客人都說:「原來台菜很好吃呀!」因此慢慢勾勒出台菜筵席的形象,後來更進一步拓展到大規模的喜宴桌席。
現在的當家行政主廚陳渭南「阿南師」,在創店之時就進入欣葉工作,他和老師傅、李董都曾經被客人挑剔---「聽訓罰站」;養樂多企業的陳重光、大同瓷器等大老闆來吃飯,看到一盤菜上來不對勁,二話不說,馬上退菜!有的還會找師傅來問「這炒米粉怎麼做的?」到了後來,李秀英甚至會在客人嫌棄之前,先行檢查菜色,中途攔截,好確保品質。當然,偶有批評,讚美也不少,對李秀英而言,都是客人鼓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