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品德故事111 勇敢說真話

文/郝廣才 |2015.05.11
1316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派特森發現,深海的鉛含量比海洋表面來得低,相差四倍。這樣不對,應該是深海的鉛比較多才對。問題是海洋表面的鉛從哪兒來?只有大氣啊,這樣大氣中的鉛從哪兒來?派特森跑到格陵蘭島找解答,格陵蘭在三十八億年前形成,是地表最古老的島嶼。而且長期冰封,它的地層如同樹的「年輪」。派特森仔細測量分析,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就是在一九二三年以前,大氣中的鉛非常少,幾乎沒有。一九二三年起,大氣的鉛逐年上升,而且是「爆升」!所以要問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那一年汽油加了鉛!過去汽車的引擎會產生「爆震」,小則讓引擎失去動力,大則引擎會燒壞。如果在一公升汽油中,加入一公克「四乙鉛」(tetraethyl lead),不但能解決爆震,還可以加大引擎的動力。想出這招的人叫小托馬斯.米奇利(Thomas Midgley, Jr.)。一九二三年,通用汽車、杜邦、美孚石油合資成立一家「四乙鉛汽油公司」。這等於賣汽油仙丹,市場不只是美國,而是全世界,當然賺死了,米奇利也跟著賺飽。

後來他們把公司改名「四乙公司」,把「鉛」拿掉。因為鉛有毒,不想讓人有壞感覺。但油裡的鉛沒拿掉,透過汽車產生的廢氣,大量的鉛進入大氣。

鉛中毒會重傷神經和消化系統,嚴重會死人。兒童最危險,很容易造成永久的智力損害。一九二四年四乙公司有十五名工人因鉛中毒死亡,其他的人都得了怪病,有三十五名工人終身殘廢。

米奇利當然知道有問題,他自己也鉛中毒過。但為了錢他昧著良心,以學者的身分,大談「一點點」的鉛是對人無害的。四乙公司利用媒體、研究單位捏造不實報告,花大錢宣傳鉛無害。

派特森確定大氣的鉛來自含鉛汽油的廢氣,他在一九六三年發表四十五頁的報告,投下震撼彈。可是因科學專業報告,大眾一時還沒感覺,但四乙公司、石油公司、汽車公司當然知道嚴重性,他的研究還是石油基金會贊助的呢!(中)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