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派特森發現,深海的鉛含量比海洋表面來得低,相差四倍。這樣不對,應該是深海的鉛比較多才對。問題是海洋表面的鉛從哪兒來?只有大氣啊,這樣大氣中的鉛從哪兒來?派特森跑到格陵蘭島找解答,格陵蘭在三十八億年前形成,是地表最古老的島嶼。而且長期冰封,它的地層如同樹的「年輪」。派特森仔細測量分析,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就是在一九二三年以前,大氣中的鉛非常少,幾乎沒有。一九二三年起,大氣的鉛逐年上升,而且是「爆升」!所以要問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那一年汽油加了鉛!過去汽車的引擎會產生「爆震」,小則讓引擎失去動力,大則引擎會燒壞。如果在一公升汽油中,加入一公克「四乙鉛」(tetraethyl lead),不但能解決爆震,還可以加大引擎的動力。想出這招的人叫小托馬斯.米奇利(Thomas Midgley, Jr.)。一九二三年,通用汽車、杜邦、美孚石油合資成立一家「四乙鉛汽油公司」。這等於賣汽油仙丹,市場不只是美國,而是全世界,當然賺死了,米奇利也跟著賺飽。
後來他們把公司改名「四乙公司」,把「鉛」拿掉。因為鉛有毒,不想讓人有壞感覺。但油裡的鉛沒拿掉,透過汽車產生的廢氣,大量的鉛進入大氣。
鉛中毒會重傷神經和消化系統,嚴重會死人。兒童最危險,很容易造成永久的智力損害。一九二四年四乙公司有十五名工人因鉛中毒死亡,其他的人都得了怪病,有三十五名工人終身殘廢。
米奇利當然知道有問題,他自己也鉛中毒過。但為了錢他昧著良心,以學者的身分,大談「一點點」的鉛是對人無害的。四乙公司利用媒體、研究單位捏造不實報告,花大錢宣傳鉛無害。
派特森確定大氣的鉛來自含鉛汽油的廢氣,他在一九六三年發表四十五頁的報告,投下震撼彈。可是因科學專業報告,大眾一時還沒感覺,但四乙公司、石油公司、汽車公司當然知道嚴重性,他的研究還是石油基金會贊助的呢!(中)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