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士為知己者死—荊軻刺秦王

文/陳良吉 |2015.04.30
2059觀看次
字級

文/陳良吉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既豪氣又悲壯的故事。他的豪氣,來自於臨去前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視死如歸、無畏無懼;它的悲壯,則是在「刺秦」失敗後,即使「被八創」(八處刀傷)依然「倚柱而笑」、「箕距以罵」威武不屈的崇高人格。

而究竟荊軻如何刺秦?這令天下震撼的大事從此為眾人津津樂道,其真相眾說紛紜,就像荊軻從易水岸揚鞭而行的背影,瀟灑卻逐漸撲朔迷離。

據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所記載荊軻刺秦的詳細過程,起初他是佯降進獻地圖,待「圖窮匕見」時,左手即刻抓住秦王袖子,右手舉起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嚇得往後一退,袖子被扯斷;接著秦王想拔劍自衛,卻因配劍過長拔不出來,荊軻急忙追殺秦王,秦王只好倉促繞著殿中的柱子閃避。

殿上群臣則是嚇得愣住,殿外衛士沒秦王令,亦不敢上前護駕,危急之際,侍醫夏無且將手上藥包擲向荊軻,藉此空檔,秦王將配劍推到背後拔出,一劍砍斷了荊軻左腿,荊軻癱坐於地,將手上的匕首朝秦王射去,秦王閃避只中其背後銅柱,立刻轉身猛砍荊軻。荊軻拖著滿是刀傷的身軀靠著柱子,高傲的望著秦王罵說:「事情所以不成,是因為想要活捉你來簽訂條約以報燕太子。」接著被秦王左右衛士砍死。

其實,荊軻稱得上有勇有謀,他將劇毒塗在天下至利的匕首確保秦王被刺傷即身亡;又提著叛秦投燕的樊於期人頭博取信任,還收買了秦王寵臣蒙嘉以便接近秦王,可說做足了準備,就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而失敗原因,當時人魯句踐認為是——「劍術不精」。

無論如何,誠如司馬遷所言,不以成敗論英雄,荊軻令人讚賞的是「立意較然,不欺其志」,明確的為了良心而義無反顧的行動,這點值得敬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