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禿頭、嚴重掉髮人數估計超過百萬人,生髮治療將有新的契機,台北榮總、陽明大學參與的跨國際研究,動物實驗發現在小鼠身上透過適當密度拔毛,給毛囊幹細胞適度刺激,可以誘發5倍毛囊的活化,有助於毛髮再生。
這項由北榮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志強、陽明大學教授李光申、美國南加州大學鍾正明院士進行的跨國合作研究,成果登上知名的學術期刊《細胞》。
陳志強表示,過去研究無意間發現,替老鼠拔毛會刺激毛髮生長,因此研究中嘗試了許多毛髮區域形狀、根數密度的「排列組合」,最後發現如果在直徑5公釐的圓形範圍中拔200根毛髮,再生效果最好,會刺激1000根、也就是5倍的毛髮生長。
由於老鼠在長完毛髮後,會有1個月的休止時期,研究利用這段期間替老鼠蜜蠟除毛,在顯微鏡下拔毛,發現18天後就會再生毛髮,證明是毛囊刺激的效果。陳志強笑說,實驗過程共拔了幾十萬根老鼠的毛,拔毛過程很傷眼力,研究人員也戲稱他是「mouse barber」(老鼠理髮師)。
陳志強說,活化毛囊的原理,是利用免疫機制中的自我修復能力,刺激毛囊幹細胞活化,但程度必須「剛剛好」,受傷太輕、拔的毛密度不足,不會誘發免疫機制;受傷太重、拔的太多,又有反效果。因此他提醒,一般民眾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自行治療掉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