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體驗行銷」是逐漸普遍的行銷手法,明道大學行銷與物流系主任葉純志說,讓客人免費試吃換取認同感,得到的經濟效益更可觀,但「東施效顰」試吃品縮水太多,也可能招來負評,口碑是業者最應下功夫的課題。
葉純志說,傳統消費者會以價格、CP值(價格與規格比)衡量商品價值,但消費行為中不只是理性評估,也有感性心理因素,遠道而來的客人是最可能的客群,業者拿出誠意招待,能達到的行銷效益可能比花大筆鈔票打廣告還好。
葉純志表示,讓客人試吃一整塊鳳梨酥,代表業者「對自己產品的信心」,不怕客人吃,甚至連免費咖啡、茶飲都端出來,賣的已經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消費氛圍,建立品牌形象,得到的後續效益更大,例如網友與媒體的免費行銷。
南崗工業區一家製麻糬的觀光工廠,開放顧客試吃整粒麻糬,帶來大量買氣,周休日停車場爆滿,試吃的人多,麻糬店生意做不完。
不過試吃如何不到位,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八卦山一家糕餅店跟進微熱山丘,每天請顧客試吃鳳梨酥,但只提供切半個的鳳梨酥,顧客見狀抱怨「頭家怎這麼小氣?」來吃的客人多,採購的很少,這家店約半年就關門。葉純志說,試吃縮水,反而讓人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