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拍微電影 花錢花時花精神

 |2015.04.15
2015觀看次
字級
設計科系學生,設計不同主題,舉辦校內、外展覽。圖/玄奘大傳系提供
學生為求好心切,找尋專業演員、道具,提高影片真實度。圖/玄奘大傳系提供

【本報新竹訊】五月是大學畢業展旺季,但對畢業生來說,苦難的日子前半年就已開始。因為拍部畢業製作微電影、舉辦設計展,一組學生花費動輒二、三十萬是常有的事,但對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而言負擔沉重。有學生為了籌錢一人打多份工,甚至省到不敢吃飯,只為「讓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樂此不疲。

「拍微電影」是許多傳播科系畢業生的目標。大四這年,會有一門含學分的「畢業製作」課程,提供學生執行拍片。在競爭的壓力下,拍片品質、內容都是成敗關鍵,許多小組為了提升片子整體素質,不惜重金請演員、租道具、租場地,就是為獲得師長與同學認同。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謝同學說,從大三開始準備拍片,到了大四那年幾乎都把時間花在製片上,為了減低影片的花費,設法「開源」、「節流」,找贊助商募款外,也會盡量利用學校提供資源,減少支出。

新一代設計展 如嘉年華

新一代設計展,堪稱全台設計類科學生的嘉年華會,每年所有設計科系學生都會將最完美的作品呈現於此。輸出品質、場地布置、材料選用,都成了學生互相較勁的選項,但在沒有經濟能力的情形下,如何打造與眾不同的展覽,成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的重大難題。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陳同學說,從大一開始進到設計科系就讀,就聽過學長姐講設計這條路「是三花,花錢、花時間、花精神」,因為是自己興趣,除了學費外,其餘都靠打工,就為了拿出最好作品呈現在展覽中。

「學生畢製、畢展有這麼重要嗎?」有老師認為學術的本質是理論,應該遵照學術經典的文本進行研究、發想,但也有老師說,藝術就是要創作,展覽是學生與業界最佳溝通的平台。

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葉栢虦指出,設計科系大四學生幾乎都以畢業製作為畢業標準,設計就是這群學生的專業,做作品、辦展覽確實是他們該做的。

多累積作品 不鼓勵砸重金

葉栢虦說,大學是設計類學生扎穩基本功的時候,透過累積作品,利用展覽讓業界廠商看到學生實力,才是讓藝術生生不息的主要關鍵。

畢製拍片是現在傳播科系的趨勢,但還是有部分學生選擇寫論文;年輕人瘋拍片的現象,有資深教授指出,「受大環境、同儕間的影響,身為教育單位也不得不跟著改變,順應潮流。」

「知識是累積學術的基石,創意是藝術主要的根本。」身為不同專業的教授,立場也不一樣,相同的是,師長並不鼓勵學生砸大錢做畢製,因為最終目的是「把實力讓業界看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