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一個青年黨人的身影 (一)

陳名能 |2015.04.13
1162觀看次
字級

文╱陳名能

在我們家中,母親是勤奮實際、辛苦操勞家務的職業婦女,父親則是有浪漫情懷的文人,年輕時自命風流,中年以後又自嘆懷才不遇。而少不更事的我,甚至曾將父親當成負面的榜樣,告訴自己,不要做一個像他那樣不務實的文人。

我的父親的一生離不開「青年黨」,他在黨裡的工作主要是編報紙,辦雜誌和寫文章。

因此我認為父親是個文字工作者,可是他自己認為從事的是政治工作,媽媽則認為父親滿腹不合時宜,根本不適合搞政治。

父親少年時就極富熱情和理想,並付諸實際行動,十六歲時,在閉塞的四川家鄉即加入青年黨,從此決定了他一生的走向。他口中的「曾、左、李」,不是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而是曾琦、左舜生和李璜,加上陳啟天、余家菊、何魯之、常燕生等幾位青年黨的領導人,都是著名的學者教授,也是父親的老師,父親追隨他們,間接影響了我,因為我也是看他們的書長大的。

其中如常燕生以「生物史觀」批判共產黨的「唯物史觀」,他討論哲學和歷史深入淺出,筆鋒常帶感情有如梁啟超,是我少年求知路上的啟蒙導師;左舜生有關清末民初的歷史述評,敘事清晰,文筆洗練,直到最近我還拿來再看一遍。

中國青年黨於民國十二年在法國巴黎創黨,一群「勤工儉學」的右派留學生,以「少年中國學會」的成員為骨幹,因抵制以周恩來、鄧小平等為首的左派留學生,起而以「國家主義」來對抗「共產主義」。

民國十三年,「中青」遷黨國內,開拓黨務,發行《醒獅周報》等書刊,宣揚「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理念,自始即對中國國民黨的「聯俄容共」政策嚴厲批判。此後三十餘年,中國青年黨,發展組織,遠及全國偏遠鄉鎮,推廣言論,發行各種雜誌報紙,數十種乃致百餘種之多,成為國、共兩黨之外的第三大黨。

民國二十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此時國民黨已覺悟,改「容共」為「清共」,再進而為「勦共」。「中青」為了抗日,反而提出「政黨休戰,共赴國難」,呼籲「野戰抗日」,與中央仍然堅持之「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又大唱反調。

「中青」既與共產黨為敵,又不見容於國民黨,兩大之間難為小,提倡有法西斯色彩的「國家主義」,卻無槍桿子作後盾,完全是書生論政,居然仍吸引了不少青年如我父親者,共同以言論救國,進而發生相當之影響。

可見當時領導人之遠見氣度和號召力之廣大,亦可見社會之愛國氛圍和包容力之深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