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
(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編按:「全民來理財」專欄從四月分開始,隔周一見報,作者想與大家分享對各個不同人生階段、不同族群的理財建議。
大家應該都能認同,活在現今的社會裡,幾乎沒有人可以不跟錢打交道,而且這個打交道的期間,還貫穿整個人生,從幼年到老年。
人在兒童時期,當然還不會賺錢,也不會真正去管理錢,但慢慢隨著生活經驗的擴展及對大人行為的觀察,開始會對錢有一些懵懵懂懂的認知。因此,在這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開始理解關於金錢的基本觀念。
年幼的孩童對錢的第一個認知,應該就是錢可以用來買東西,當然在這個時候,他們觀察到的,只是大人在進行購物時銀貨兩訖的交換動作,還不能理解財富是需要靠勞務、技術或知識去賺取得來,並不是一種無窮盡的資源。
因此,我們有時會聽到,當大人告訴孩子說錢不夠、不能買某樣東西時,孩子們會很天真地表示:「那就再去機器(提款機)領就好啦。」「就用那個卡片(信用卡)買嘛。」
從錢不是無窮盡的這個概念,衍生出兩個重要的觀念:一個是資源的分配,另一個是儲蓄的概念。
資源的分配,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決定該把它運用在哪裡。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例如,開始上小學時,應該開始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一些想法。這時候,父母親不妨開始給孩子適度的零用錢,讓他們開始學習分配,他們要把錢花在什麼地方。孩子將慢慢理解,如果選了A玩具,可能就沒辦法選B玩具,他們必須要能做出取捨。這時候父母要特別留意的是,千萬別因一時心軟,又給額外零用錢,讓孩子「通通都能買到」。
儲蓄也是值得儘早開始學習的觀念。我們都不太可能一次擁有足夠的錢去完成所有想做的事,因此,有許多東西是需要靠逐步累積財富才能達成。
當孩子開始學著運用零用錢時,父母親也不妨引導他們,試著透過儲蓄的方式,完成一些較大的計畫,例如,讓他們理解如果他們喜歡一個更大更好的C玩具,就必須放棄好幾次購買A玩具或B玩具的機會,然後存錢完成買C玩具的計畫。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學到儲蓄的觀念,以及犧牲目前的消費,可能換來更好的成果。但須特別留意的是,避免一開始將目標設得太高太難,以免孩子在還沒享受到成果之前,就失去耐性而半途而廢。
分配和儲蓄,是兒童時期就能開始理解的觀念,也是人一生中會不斷接觸到的理財行為,愈早開始學習,愈早開始累積相關經驗,在往後的人生中就愈能把這兩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