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向沈祖堯(左起)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陳劍鍠等一行人,解說分析佛光山弘法的電子化趨勢。 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曾在SARS爆發期間,帶領醫療團隊對抗病毒及投入研究;而歷經過生死一瞬間的抗SARS之役,也讓沈祖堯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他二○一○開始接任港中大校長後,特別重視人文與生命教育,這個思惟,也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理念不謀而合。
沈祖堯曾是香港腸胃研究權威,在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上成就卓越,因二○○三年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與另外兩名香港醫生,被《時代週刊》封為「亞洲英雄」。
「我常告訴學生,人生的路很長遠,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要思考我能替國家社會做些什麼,讓生命得以發光發熱、具有意義。」有別於香港給人的功利氛圍,一身書卷味的沈祖堯反而鼓勵學生不要想著踏出校門後能賺多少錢,而是要趁著上大學多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在他看來,這才是一所卓越大學所應教給學生的教育真諦。
而這樣的思想也和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不謀而合。日前特別來台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簽署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作協議的沈祖堯說,自己雖然是基督徒,但每回造訪佛光山都有如沐春風之感,令人不由得想多親近這座美麗莊嚴的宗教殿堂,在他看來,這正是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意義所在,就如教堂裡常出現的聖歌禮拜等活動,勇於創新的大師則在多年前就帶領弟子唱頌梵音,以美妙樂音接引大眾,令人見到東西方宗教的異曲同工之妙。
宗教創新 真善美薰習
尤其近年落成的佛陀紀念館,更進一步透過環境與建築讓參訪者耳濡目染佛教的真、善、美,激發人文情懷與慈悲心。沈祖堯說,大師的種種創舉,不只是一種宗教創新,更令他體會到,原來自己在大學推動的人文與生命教育,星雲大師早已在台灣行之有年,讓他深深佩服大師的高瞻遠矚。
「從星雲大師身上,我看見一位宗教領袖展現的智慧與慈悲」,沈祖堯說,幾年前,星雲大師來香港弘法,自己剛好有因緣與大師同席相談,當時因為自己剛接任港中大校長不久,面對任重而道遠的教育使命感到壓力很大,就連睡前也常在想公事,於是向大師請益該如何是好,大師聽了後告訴自己「要懂得放下兩個字,上班時就拿起公事包,但下班後就要記得把公事包放下。」短短幾句話讓他有所頓悟、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