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 沈昭良 用鏡頭記錄文獻 文/記者謝鈺鈺 圖/沈昭良 |2015.04.05 語音朗讀 29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STAGE》系列 圖/沈昭良 《映像.南方澳》系列 圖/沈昭良 《玉蘭》系列 圖/沈昭良 《台灣綜藝團》系列 圖/沈昭良 《STAGE》系列 圖/沈昭良 《映像‧南方澳》系列 圖/沈昭良 文/記者謝鈺鈺 圖/沈昭良 紀實攝影家沈昭良自1993起進行專題影像創作,其中《築地魚市場》更是前後歷時17年。看來有幾分「傻」,卻是一位攝影工作者對報導紀實攝影所懷抱的高度理想與執著。 多年前,他是報社攝影記者,和紀實創作同時進行。擔任攝影記者期間,沈昭良就常提起「創作」一事,他在新聞畫面與庶民題材裡求得自我平衡。「12年攝影記者吸取的養分,讓我更能在生活中精準擷取具有深刻意涵的主題。」沈昭良說。 離開報社後,他以更多時間投入專題影像創作,「若是沒有離開報社的這8年,哪來的《STAGE》?」2006年,沈昭良開始以台灣庶民生活婚喪喜慶、選舉等場合中常見到的移動式舞台車及其產業為題,親身接觸綜藝團的從業人員。為呈現舞台車與寫實環境間,結合彩色、圖騰、燈光與氛圍所醞漫的超現實狀態,並在視覺上準確還原現場的夢幻與繽紛,於是將時間排定在日末黃昏或入夜時刻;以大型相機及長鏡頭, 4X5 彩色正片拍攝,創作了《STAGE》系列作品。 其後,陸續發展出《SINGERS & STAGES》、《台灣綜藝團》等系列作品。沈昭良前後花了8年,跑遍全台拍攝超過百輛舞台車,透過黃昏至入夜前的「魔幻時刻」,以大片幅彩色正片,捕捉舞台車的絢麗與瞬息萬變的天光色彩。他的作品屢獲國際大獎,也吸引不少國際藝術專業人士的重視。 用影像書寫時代記憶 由於長期深入觀察本土文化,沈昭良的作品傳達出濃厚的草根性。透過畫面的刻意構圖與濃豔色彩,走出一條當代攝影的路徑。早期系列作品《映像.南方澳》、《玉蘭》、《築地魚市場》等,都是他聚焦特定產業,透過鏡頭留下影像記憶,沈昭良尤其擅長捕捉城市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表情。 「我對本土社會有興趣,其中含括文化景況、社會風景及人的生存活動。攝影對我而言,是研究社會的材料,等同於文字。」 和其他紀實攝影家不同的是,除了開攝影展,沈昭良在每一系列的攝影主題,會以出版文學意味濃厚的攝影書為目標,「因為文獻會留下來。有人說我沒效率,為了一本書做了十幾年,但對我而言,每個工作都以『一期一會』的精神,全力以赴。」正因沈昭良的執行力和自我要求,他的攝影作品被不少美術館收藏,更是藝術愛好者入手的品項。 《STAGE》—沈昭良攝影展 即日起至5月2日,展出歷年來拍攝之《STAGE》系列作品,地點:政治大學藝文中心五樓藝文空間。 作│者│簡│介 沈昭良 1968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報社攝影記者、副召集人及中央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曾獲頒行政院新聞局暨文化部雜誌攝影類金鼎獎、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美國IPA國際攝影獎等國內外獎項;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專輯,出版《玉蘭》、《築地魚市場》、《STAGE》及《SINGERS & STAGES》等攝影著作。 目前從事專題影像創作、評述與研究,兼任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及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父親的山水2025.10.3103佛光會送家具至光復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2025.10.3104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5印尼佛教大學教職員 佛光山佛學院培訓 2025.10.3106【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2025.10.3107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8【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9【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10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2025.10.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影像筆記】荷塘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