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膳廠商將菜餚一道道裝籃,由班級值日生替同學打菜。圖/吳家宇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營養午餐費雖居全台之冠,但身為首善之都,大、小校辦午餐仍有「大細漢」之分。人數兩千多人的大校,因具有「經濟規模」,廠商搶著投標;有些山上小校,眼看已到了八月開學之際,仍面臨營養午餐沒著落的窘境,不得不感嘆「一個台北兩個世界」。
一千八百人的市區精華區大校,每年六月評選團膳廠商時,總有四、五家前來爭相競標,大家莫不使出渾身解數,致力變化菜色。而只有一百多人的小校,廠商利潤少投標興致缺缺;「有廠商來承包就要偷笑」,校方慨歎,更別談想要提升有機食材、增加非基改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等「升等」需求,只好加入午餐群組學校「先讓孩子有飯吃」。
除了廠商招標問題,還有食材安全問題。北市營養午餐費小學生四十五至五十元、中學生五十至五十五元,雖然經費比其他地區較高,但都會區校園空間小,沒有自己的廚房,午餐多採外包,扣掉人事、通路層層成本後,真正用在食材上,一餐也只有三十多元。
北市教育局體衛科長許裕陞說,最佳的情況是希望各校都能自設廚房,「自辦委外」營養午餐。學生既可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也能掌握食材來源,在生熟食分開、CAS食材等方面確實把關。
例如,北市公館國小自辦營養午餐,在學校廚房自煮,每餐四十八元,百分之七十五用於購買食材,三菜一湯加水果;廚工人事費由教育局支付,也少了運送成本,每年還能有結餘,用來換好一點的食用油,家長更安心。
長期關注北市營養午餐的食材達人徐仲說,北市應鼓勵自設廚房,讓各校掌握食材品質,並減少運送距離,讓營養午餐「好吃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