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土居願意相互學習,堅持互助、分享的精神。圖╱原點
文╲昆布王子土居純一
土居家一路走來,得以四代致富,靠的全是大家的愛護,說穿了,就是所謂的「人際關係」,附近的料理專家森智惠子和插畫家森廣子這對姐妹花,就幫了大忙。森家原是老鄰居,智惠子姐妹小時候經常被大人叫來我們這兒買昆布,而且兩人都是我們家的昆布饕客。後來他們一家人搬去了交野市,直到姐妹花獨立了,又再度和我們變成鄰居,她們的老爸老媽還常找我們去他家,也常來店裡光顧、話家常。
想起來,受照顧的永遠只有我們這一邊。
得到了不少人的幫助,這些人全都比我年輕好幾輪。他們有的是鄰居,有的是遠道而來的。儘管我們生長在不同的世代,彼此的價值觀卻如此親近,朋友兩兩之間常會意外發覺,「啊,原來你也認識土居老闆呀!」
二宮宏央導演在為「IPP」拍攝昆布土居的記錄片時,曾經問我:「你最想跟有心承傳家中傳統事業的年輕人們說的是什麼?」我回答:「一句話,關鍵就在社群團體」。
早先所謂的社團,成員主要是指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生活在相同地區的街坊鄰居,或者只是同業。興趣相同的朋友、同學聚在一起,頂多僅能說是個「小圈圈」,還稱不上「社團」。而由員工、同事所組成的大公司、大企業,也算不上社團,而是一種「組織」,我還年輕時,社團屬於區域性或者同業的。但是這種社團往往難以長久維繫,隨時可能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曲終人散。
好比「良作食品會」便是如此。我在那裡獲得了許多成長的機會,然而很不幸的,後來這個社團逐漸變質,最後終於宣布解散。記得事情就發生在一九九三年。其中幾位成員認為,一個原本立意良善的社團解散等於是社會的損失,於是我們決定重起爐灶,成立一個帶點研討會性質的新團體。隨後酒井正弘先生(中央葡萄酒前任社長)便開始為籌組新的「良作食品會」四處奔走。
要不是酒井先生的使命感和領導統御的能力,以及前東京水產大學校長天野慶之,和前高知大學榮譽教授志水寬兩位已故前輩對我們的多方指導,絕不會有今日的「良作食品會」。
分享勝於交友
籌組社團的那段時間,我巧遇了大阪餐飲業的龍頭,上野修三先生。上野先生腦子裡永遠只想著一件事:「大阪的料理人一定要加把勁兒啊。我們一起來聲援所有生產蔬菜的農人吧!」隨後,我在上野先生的讀書會中認識了「長堀居酒屋」的老闆中村重男先生,他和我一樣非常認同上野修三的想法,於是這個讀書會遂形成了一個對於食品、餐飲擁有高度使命感的研討場域。在這裡,分享勝於交友,社團整體的意識勝於個人的興趣嗜好。在這裡,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許多日本第一流和第一線的廚師。
話說至此,我想社群團體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擁有相同的價值觀,願意相互學習,堅持互助、分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