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台灣家庭,很多經濟狀況不佳,又重男輕女,常把女兒視為賠錢貨,不是把女兒當搖錢樹,就是小小年紀就送到別人家當童養媳,或負擔全部家務,再兼差賺錢,即使這樣,還是得不到好臉色。圖/郭梅霞
文與圖/郭梅霞
早期的台灣家庭,很多經濟狀況不佳,又重男輕女,常把女兒視為賠錢貨,不是把女兒當搖錢樹,就是小小年紀就送到別人家當童養媳,或負擔全部家務,再兼差賺錢,即使這樣,還是得不到好臉色。
女嬰出生的剎那,父親不是搖頭、嘆息,就是漠視;母親則滿懷愧疚、自卑;甚至,從此就在公婆和丈夫面前抬不起頭來。
因為是在鄙視女兒的環境中成長,無形中,養成我對女兒身非常地厭惡。
一年,參加長江三峽之旅,有一段行程換乘小船進入小三峽。當小船在山谷中河流逆水前進,眼睛望著兩岸蓊鬱的樹林,耳邊傳來船陪描述當地人的習俗:每戶人家在女兒出生時,必須種下一棵樹,等她出嫁時,做成傢俱,當做她的陪嫁物,所以,當地樹木的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
「種一棵女兒樹」這樣的想法真是美麗又讓人羨慕!當女嬰落地的那一刻,親人的愛就跟著小樹苗根植入土,小樹一年一年長大,每一圈年輪都充滿了父母綿綿密密的愛。聽到船陪這麼一說,再對照眼前的高山森林,彷彿滿山樹林飄散著濃濃的天倫之愛。
也曾聽過,有些地方以釀酒來祝賀。女兒出生時,便把釀好的酒埋進土裡,等到女兒出嫁時再挖出來,這罈經過一、二十年歲月的酒,名為「女兒紅」,在喜宴中拆封,香醇酒味,讓人聞之醺醉。
女兒樹做傢俱,女兒紅香飄宴席,雖不是什麼大花費或大工程,但它表現出父母細膩的愛、濃烈的情,讓人感受女兒是如此被父母珍視疼愛著,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