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菩薩在台東佛光人攙扶下,領取民生用品,笑得合不攏嘴。圖/慈善院提供
南區執行長蕭碧涼到台東日光寺送暖,鼓勵弱勢孩子用功。圖/慈善院提供
文/記者杜憲昌專題報導
南區 鄰里長主動通報 原民部落也認同
「人不是依靠財富來代表幸福。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有慈悲,生命才有意義。」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勉勵福田戶,內心要有「慈悲的財富,心靈的財富」,將身心的痛苦轉為安樂,喚醒每一個人的良知良能,啟發人間的善良本性,散播祥和的種子給每一個人。
時序到了農曆十二月,仍是春寒料峭時節,間或的寒流,擋不住多數人對春節的熱情期待,家家戶戶忙著辦年貨、添新裝,一片歡欣熱鬧景象。但對於一些經濟弱勢家庭或者獨居長者,對比外界的喜樂氣氛,卻更突顯了他們的困境與落寞。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每年在「法寶節」前後,舉辦「寒冬送暖」活動,由北、中、南三區,依據各地不同的區域特性及民眾生活需求,分別提供物資或金錢援助,並且藉由探視或者祈福、共餐等活動,表達對弱勢民眾的關心,紓解其在物質與心靈方面的困頓,安度寒冬。
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表示,佛光山立足南台灣,向來關心鄰里鄉親,與地方的互動也相當積極,開山初期就開始舉辦寒冬送暖,不僅派車接送弱勢家庭到佛光山旅遊、共餐,也準備可讓民眾帶回家的民生物資。
南區服務範圍包括高屏、台東,近年送暖對象主要針對偏鄉弱勢家庭,統計每年寒冬送暖超過二千家戶。
即使在多數信仰基督教的原鄉,民眾對於佛光山亦抱持歡迎、肯定的態度,就是緣於多年來與他們的互動,總能在親和謙卑的態度中自然表現出善心美意,「這也是星雲大師對佛光人的要求,對於給我們機會服務、耕耘福田的民眾,更該心存感謝。」
佛光山多年來熱心公益的形象已經聲名遠播,村里鄰長若發現需要幫助的對象,都會主動與慈悲基金會連繫,再加上佛光會員、友愛服務隊、社工以及義工,平日深入社區訪視,與政府單位、社區鄰里都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所以很容易掌握區域個別家庭的情況,以提供適切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