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遇見阿菇 展墾丁螢光菇 |2015.03.29 語音朗讀 42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巨大口蘑」是台灣最有分量的野菇,沒有毒性。圖/周文能提供 「乳白錐蓋傘」外型純白、小巧可愛,卻是有毒的真菌。圖/周文能提供 「墾丁小菇」是去年發現的新品種螢光菇。 圖/周文能提供 【本報台中訊】研究菇類二十年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學組研究人員周文能,在科博館周邊發現至少有一百九十五種菇類,在這次科博館與彰化「魔菇部落」合辦的「遇見阿菇特展」中,他從菇的視角看世界,挑選三十種在科博館周邊常見的真菌照片,放大輸出,展現多元又迷人的真菌世界,展覽至五月十七日。 在「遇見阿菇特展」中,最吸睛的是「墾丁小菇」。這是愛菇人施雨伸去年在墾丁發現的新種螢光菇,它含有特殊的激素,菌褶在夜晚會發出微弱光芒,是台灣發現的第九種螢光菇類。 周文能指出,螢光菇的光芒是為了在夜間吸引昆蟲,孢子都藏在雨傘形狀的菌褶內,愈成熟愈發亮,進而繁衍,從出菇到凋謝大概三、五天的時間,「墾丁小菇」的菌傘只有一片指甲這麼大,非常迷你,不容易被發現。 關於科博館周圍的阿菇,周文能表示,「巨大口蘑」)是台灣目前發現最大的菇類,在植物園周邊也能找到它的身影,最大的重量可達二十公斤,而「乳白錐蓋傘」是都市草地上最常見的真菌,雖然外型純白、小巧可愛,卻有毒性,「看到野生真菌,欣賞即可,千萬不要亂採」。 前一篇文章 揮別溼冷 本周全台好天氣 下一篇文章 通行費打8折 國道車流量大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消暑水族展示廳 明年漲票價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輪滑劉巧兮、健力江凱傑 世運摘雙金偏鄉候車苦黃金大道 恐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