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明朝「鄭和下西洋」被認為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不過,中國大陸陝西省近期研究1座神道碑時發現,早在唐朝就已派出外交使節─楊良瑤至伊拉克等地,比鄭和早了620年。
1980年代,陝西涇陽縣出土1座唐朝楊良瑤神道碑,1000多字的碑文記載楊氏家族的起源、侍奉皇帝、平禍亂等史實。去年在地方村落裡又發現了楊良瑤神道碑的碑座,碑身和碑座合為一體。
工作人員發現,碑文裡記載了楊良瑤在唐朝中晚期以唐德宗外交使節的身分,航海下西洋,抵達中東地區的黑衣大食(即阿拉伯阿巴斯王朝),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等地。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市縣誌處長張世民說,楊良瑤在南海出發,從麻六甲海峽到印度洋,一直到兩河流域,捨舟登陸,到達今天的巴格達,也就是當時黑衣大食的首都。
他說,大食國與唐朝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海上絲路貿易十分頻繁,但現存的唐代正史文獻中,對正式派遣使節航海下西洋的紀錄不是很詳細,這座碑文對有關楊良瑤出使黑衣大食的記載填補了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