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醫師說,全台僵直性脊椎炎約6至7萬患者,確診病友中,高達95%—97%驗出有HLA-B27基因,過去常誤為生長痛而延誤就醫。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說,僵直性脊椎炎又稱「竹笑病」,好發在青少年時期,初期症狀是下背病、彎腰困難、腳跟痛、早起有「晨僵」現象,患者通常早上最痛,且常痛到無法翻身下床。
高正說,患者雖然早上痛,但中午後就會改善,而休息後會更痛,不過運動後可改善,發病年齡通常小於45歲,病程是漸進和緩地開始,常持續超過3個月時間。
林孝義說,患者初期常以為「痛」是生長痛或運動傷害,因而延誤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導致脊椎沾黏造成行動受限,身形呈現駝背,連簡單的彎腰和穿襪動作對患者而言是種煎熬和折磨。
林孝義說,常見關節症狀是薦腸關節炎、脊椎炎,其他為膝、踝、趾週邊關節炎;常見關節外症狀如眼睛虹彩炎或葡萄膜炎、口腔或生殖泌尿道的黏膜潰瘍、腸胃道反覆下痢、香腸指、皮膚乾癬,少數人會有肺炎纖維化和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等。
協會強調正面面對疾病,遵從醫囑、規律運動,29日將舉辦病友團體輔導講座,提升病患病識感和提供正確衛教資訊及正確治療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