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道場現代醫學論壇,邀請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劉吉豐(右)主持、萬芳醫院副院長謝瀛華(中)主講,陽明醫院護理部主任魏惠志(左)與談。圖/台北人間大學提供
【人間社記者吳惠美台北報導】佛光山台北道場「生耕致富二○一五系列講座」現代醫學論壇,日前邀請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劉吉豐主持、萬芳醫院副院長謝瀛華主講,陽明醫院護理部主任魏惠志與談,共同探討「睡眠障礙面面觀」,逾千人踴躍出席聆聽。
「病時始知身是苦,健時多為別人忙。」劉吉豐提到,台灣人吞安眠藥數量之大,猶如一年吞掉一條高速公路,「睏袂去」實是現代人最大的身心痛苦。
謝瀛華說,睡眠是身心保健的重要課題,醫學界也將睡眠視為生命現象,因為睡眠是健康和病理的連結;他以最近國內外醫學報導,說明青少年若產生睡眠障礙時容易酗酒,並提醒與會來賓關注家中的下一代,以免衍生社會問題。
人際關係與工作壓力,是造成睡眠障礙最大的主因。謝瀛華指出,如果入睡後醒來逾三十分鐘、每周超過三晚,即可定義為失眠。他建議可依靠宗教的力量,學會放下、自省、空觀、冥想,以及學習放鬆、養成良好作息、找出壓力源、營造優質就寢情境、睡前避免大量進食、做劇烈運動、情緒亢奮等,都不失為幫助睡眠的方法。
魏惠志表示,應找出影響睡眠的誘發因子,不讓短暫失眠變成長期失眠。她自述從職場退休後,壓力降低,經過自我調適、增加戶外活動,睡眠品質大為改善。若逢更年期、空巢期,她建議尋求專業醫生治療,並嘗試改變長期固有的角色。
劉吉豐就中醫的觀點指出,怒傷肝、肝主魂,因此凌晨一時前一定要入睡,若肝經有問題,也會影響其他經絡。他認為睡眠不足會致癌,當心情不佳時,可念佛、聽梵唄、唱唱歌,讓不同音頻刺激體內的血清素,並教導與會者懷著感恩心實施梳頭法、手指健康操,以幫助睡眠。
來自香港的李健民、李謝婉華伉儷表示,沒想到不用繳費就可以聽到這麼優質的講座,覺得很不可思議;李太太笑說,此講座讓她覺得很受用,已報名參加下一次論壇。
二十二日登場的講座為「養生—從菌談起」,將探討自律神經系統與體內有益菌的相關性,以自然醫學養生和自然保健三大知識為主軸,讓大家習得養心調身的基本功,遠離疾病和藥物。報名可點閱https://register.fgs.org.tw/,或洽詢人間大學台北分校(○二)二七六九八九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