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美國,突然猛爆希拉蕊的電郵事件,立即重創她的支持度,在與共和黨的前佛羅里達州長傑布布希(老布希總統的兒子)做民調較量時,支持度已經跌到百分之五十以下;甚至在與共和黨的聯邦參議員魯比歐民調PK時,支持度也掉到五十以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警訊。
據希拉蕊說,她在四年國務卿任內,大概有六萬三千多封電子郵件,其中差不多一半,大概三萬封左右是私人信件,另一半也大概是三萬多封左右的公文電郵已經交回給國務院。
但問題來了,在她交回的電郵中,有人發現有些電子郵件前後並不連貫,其中必有佚失;而且把這個消息公開在電子媒體。
希拉蕊同時用兩隻手機,一公一私交叉使用,而且把連接的伺服器就大剌剌的裝在自己紐約州的家中;這事本來就受人非議,現在又被人揪出可能出現新弊端,於是媒體開始用「電郵門」(Email Gate)來稱呼這個事件 。
「門」(gate)這個字,在美式英文中,本來指大門的意思,可是自從尼克森總統的「水門案」事件後,多出了一個衍生性的用意,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在敘述時,後面加上了個「門」字,就是指一樁醜聞風雲。所以希拉蕊的電子郵件風波這次才會被冠以電郵「門」的稱謂。
其實,美國的這些「門」事件中,台灣也曾扮演過若干角色。美有名的「門」中,「伊朗門」恐怕是一個必定提起的「門」,此門差點搞得當時的雷根總統遭到起訴和彈劾。
當時的兩伊戰爭中,美國是支持伊拉克的,結果當時的雷根政府,居然繞過所有的監督,私下把武器賣給伊朗,然後把所賣得的款項轉手給尼加拉瓜的反抗軍,而轉手的錢,據指出,就是經過台灣。
而在美國政界,廣為流傳的另外一個有關於台灣的「門」,就是「子彈門」(Bullet gate)事件 。也就是著名的「三一九槍擊案」。那是因為「子彈會轉彎」,和「一槍兩彈,居然有一顆子彈比槍管的內徑還要大」。只要是涉及亞太事務的人士,「子彈門」大概是沒有不知道的。
唉,看來,這個「門」還是少開一點的好。
孫揚明(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