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玟成
桃園市中壢區新明國小三年四班
今天是校外教學日,縱使下著毛毛細雨,我還是難掩興奮的心情,昨天睡覺前還想著:老師介紹的米粉,好吃嗎?怎麼製作啊?
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跟隨導覽員的腳步,來到米粉製作教室,講解完製作流程後,就換我們大顯身手了。首先我們去壓絲,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我們很快就壓出一大盤米粉。再來將米粉分裝在竹編仔裡,阿姨幫我們依序放進機器裡烤熟,之後再裝袋、把袋子封口,就完成一袋自己製作的米粉了。
接著我們去參觀製作米粉的各種工具,有早期的木製米粉車,以及近代的一貫化自動機器,不管哪個年代的工具,都見證了先人善於利用環境的智慧,與創作發明的巧思。
我仔細閱讀牆上的看板,才知道「米粉」這種米食起源於五胡亂華時代,當時住在中國的北方人往南遷移後,把南方出產的稻米做成米粉,這就是米粉的由來。食用米粉非常方便,客人來了,直接煮開就可以上桌宴客了,出門在外也十分方便,跟現代的泡麵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這次校外教學,帶回了跟同學一起出遊的甜美記憶,以及豐富的米食文化知識,也讓我知道,每一粒米都有它的珍貴用途,可以做出各種又香又好吃的食物,以後我要更加珍惜每一粒米,感恩農夫的辛勞,也為充滿智慧與巧思的米食文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