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孩子讓父母抓狂,多棒的學習! 上

盧蘇偉 |2015.02.10
1881觀看次
字級

文/盧蘇偉

「你走開!我不喜歡你!」

「你們大人都一樣壞,我討厭你們!」

「走開,別碰我!」

有一天我到一個學校演講,還沒開講,就聽到一個國小低年級的男孩,用著嘶吼的聲音尖叫著,媽媽強拉著他要到會場,他就是不肯進來,老師也在一旁協助,他就是不肯就範,讓媽媽十分難堪。

「這是我的冤親債主,我為這個孩子不知受了多少苦。」

媽媽忍不住難過,就哭了起來,我看著這個孩子在眾人注目下,十分地委屈和難堪,也不知該怎麼辦,就對著他媽媽失控地吼叫。「妳就只會哭,哭有什麼用!」「我討厭來學校,每一次妳來學校,我就要倒大楣!」

孩子氣呼呼地跑了出去,媽媽擦著眼淚,追了出去,不久媽媽一個人回到了會場,還有一點時間,我就單獨和這位媽媽聊聊。

「妳的孩子很獨特,是個很棒的孩子。」

媽媽忍不住淚水又滑了下來,敘述在懷孕時這個孩子如何折磨她,懷孕期間幾乎都要臥床,出生之後又是這個病、那個問題,讓她幾乎以醫院為家。

好不容易上小學,一切都要步上軌道,誰知道他竟無法專注,導致學習閱讀上有明顯的障礙,人際互動關係又不好,常和老師、同學發生衝突。她今天想帶他來聽演講,希望能有所改善,誰知道孩子一早知道周六又要到學校,很生氣,一直質問為什麼星期六大家都可以在家,他為什麼要到學校?一路吵到學校,媽媽騙他老師有事要找他,到學校看不到他認識的老師和同學,他就發飆了。

「孩子沒什麼不對,他的需求和感受與媽媽不同而已。」

一個打從娘胎開始,就是被眾人注目的焦點,出生之後又是大家關切的對象,孩子有著別人難以了解的壓力,周六假日難得可以避開所有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卻被媽媽不知何由地帶來學校,孩子的不高興是可以理解的。

「別急著給孩子貼任何標籤,他只是一個孩子。」

我們習慣用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蹲下來,想像自己是一個八歲的孩子,一個被醫師、爸媽和老師認為有問題的孩子,他進學校會是什麼心情?我希望她能在沒有孩子打擾的情況(老師答應安撫和照顧孩子)專心地聽一場演講。

若沒有父母的等待

一定沒有今天的我

我在演講中特別回顧了自己因腦膜炎,頭腦部分功能受損,無法和一般人一起學習和相處;我經常逃學,但又不知去哪裡的困境;學校有著太多不愉快的經歷,上課無法專心,被罰站;作業無法完成,被打罵;同學的嘲弄和惡作劇;每一次我進學校,都有一種想法:「有一天,總有一天,我可以不要讀書。」

國小畢業,我隨鄰居的孩子逃家要做木工學徒,被爸媽找回來,大姐帶著我到台北讀書,我一直自問:「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無奈和痛苦,要學一些自己沒有興趣的知識,做自己不想做的?」

我想過要出家做和尚,也想過要自殺。沒有人了解我的痛苦,所幸我的爸媽和大姐總是等待,給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讓我有比別人多一點的時間,我國中讀了四年,大學考了七年,如果沒有這些等待的時間,一定沒有今天的我。

「妳的孩子很棒!很好!只是好的地方和別人不一樣。」

這樣一個獨特的孩子需要更多等待的時間,並給予更多可以選擇的空間。

「他不要,就不要勉強他嗎?他可以選擇不要上學嗎?」

這是父母的兩難。明知孩子去學校,坐在教室裡發呆,什麼也沒學到,但父母卻不能放任孩子放棄學習的責任和義務。許多孩子也因想法太過於「被尊重」,而沒有責任感,為所欲為。

除非孩子有特殊的需求,我不主張讓孩子在家自學,因為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他必須學習面對和自己特質、期待不同的人事物,學習人我互動過程的衝擊和調適。孩子不可以只是以自己為中心,要求別人和環境如他期待,學校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情境和歷程。

孩子好逸惡勞希望留在家裡,不要面對學校的種種考驗和挑戰,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完成自我的實現,更要讓孩子學習做一個社會人,我會用最大的努力了解孩子的想法,並要求孩子勇於面對和接受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我會用溫和及堅定的態度,要求孩子依規定到校學習。」

我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表達自己不想上學的不愉快經驗;我始終相信,孩子和我們一樣,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能選擇「趨利避害」、「向上和向善」。(周四待續)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幹嘛要他想得跟你一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