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年輕人有理想、有行動力,想創立不以牟利為目標的「社會企業」,卻沒有太多資金,無法負擔昂貴的場地租金。教育部研擬將中小學的閒置教室,提供年輕人創立「社會企業」。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日前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提出「報告案」,請各縣市政府清查閒置教室數量,考慮開放閒置教室作為年輕人創業輔導諮詢、討論事宜、研擬計畫、籌備作業的據點。不過教育部強調,學校仍以教育優先,提供創業據點的空間必須不影響教學進行,動線要和教學空間區隔,並有獨立的出入口,避免影響校園安全。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陸續減班、減招,留下許多閒置空間,近年陸續被作為藝術空間、運動中心、教育園區等,也開放公益組織認養,透過網路平台媒合學校與民間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