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佛教聖地參訪 邱永輝與佛陀共鳴

陳瑋全 |2015.02.04
1700觀看次
字級
邱永輝教授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邱永輝,少年即越級考上大學,成績優秀傑出,早年研究印度歷史文化,探訪印度感受眾生之苦,受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精神感召,開始關注佛教發展,研究佛陀思想與當代意義、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等。

學史使人明智

中國留下文獻

邱永輝在一九七八年中國大陸恢復高考時,以十六歲之齡考取四川大學歷史系,是當時所謂的「少年大學生」,二十歲就大學畢業,二十三歲研究所畢業,求學過程順利。邱永輝表示,學史使人明智,在四川大學歷史系學習歷史,吸收許多人文宗教知識;四川大學有研究印度的傳統,她後來專門研究印度歷史與宗教。

印度歷史悠久,佛教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她最初是研究印度整體歷史文化。邱永輝說,古代印度的史料,有很多是中國保留下來的,例如《大唐西域記》、法顯、玄奘、義淨等人的作品,留下許多重要文獻,多是佛教高僧所留下,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可藉由這些史料認識佛教,較早和佛教結緣。現階段主編中國宗教白皮書已七年,不僅關注中國佛教當代發展,也對佛教蓬勃發展感到欣慰。

思索生命意義

大師氣度感召

真正讓邱永輝對佛教感興趣,投入研究佛教的因緣,始於她到印度比哈爾邦的華氏城與王舍城、菩提伽耶等佛教聖地參訪時,看見印度廣泛存在貧困,想起當年佛陀所說的眾苦,自然從內心關注人們的苦難和他們的生活,進而思索生命的意義。

邱永輝表示,身處印度,不可能不受撼動;苦難鮮明呈現在眼前,和佛陀當年的主張起共鳴,對生死與生命的態度自然會轉變。印度雖是佛教誕生地,現在信眾不到人口百分之一,但是佛陀誕生於印度,他的光輝、聖地、教法依舊留存於世,還是有很多研究內容留待後人探討。

邱永輝從印度回國不久,其他宗教邀請社科院來台灣參訪;邱永輝順道拜訪星雲大師,在台北道場首次見到星雲大師,大師與他分享訪問印度後所寫的〈向佛陀訴說〉,這篇文章讓她感動莫名。

邱永輝對於大師的氣度、寬容與主張宗教多元的傳統,為許多宗教與中國的交流說好話深受感動與認同,因而結下深厚因緣。自此才開始真正關注佛教、佛光山與印度的宗教。

當代佛陀思想

佛教回傳印度

邱永輝目前研究重心,主要是佛陀思想與當代意義、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等。她表示,對人類的困境,在科技發展下所帶來關於消費主義、自然狀態的惡化、資源的困乏等問題,每一個宗教都面對這些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星雲大師說佛陀是人,作為一個人他所關心的是今世現世,邱永輝說,大師的思想在現代特別有指導意義。

邱永輝生活在北京,霧霾非常嚴重,也有很多不道德的事情發生,體會更深,如何改變是她現在關注的重點。

邱永輝覺得應當回到佛陀的思想,她寫出〈佛陀思想對當代世界的意義〉,特別提到「人」,如果每個人用美國人均消耗來生活,我們需要八個地球才夠。中國、印度人口占了世界三分之一,這兩個國家的人什麼方式生活,對世界影響很大。

從龍樹菩薩、安倍卡到聖雄甘地、現代佛教的領導人,都一直提倡像佛陀一樣的苦行,帶著價值觀對人性、自然充分尊重的生活方式,可以把地球維護得更好,這也是她關注佛光山把佛教回傳印度的理由。佛光山是思想的寶庫,能為世界提供理念、方向,邱永輝希望她的研究能提供思考、應對與選擇。

邱永輝教授

四川人,中國歷史、宗教學者,主要研究印度的歷史與宗教文化。一九七八年就讀四川大學歷史系,一九八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史學碩士。歷任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二○○一年九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二○○四年至二○一四年擔任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

現任當代宗教研究創新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著有《現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南亞國家的經濟改革與民主化浪潮》、《印度世俗化研究》、《印度宗教多元文化》和《印度教概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作品〉等,與中國當代宗教、印度宗教文化的論文和研究報告百餘篇。主編《中國宗教報告》〈藍皮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