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國小的孩子跟著耆老上山,搬運刺球需要的材料。
圖/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提供
【本報屏東訊】來義鄉文樂村從二十日起舉行五年一次的迎靈祭,祭典將在三月五日結束。為了二月八日舉行的刺球儀式,這次結合文樂國小的民族教育,帶孩子一同上山砍木柴、學習搭建刺球架、認識禁忌等,刺球儀式場地就在學校操場,祭典的準備過程以及耆老則化為教學的「活教材」。
文樂國小主任朱自強表示,過去外界都稱祭典為「五年祭」,五年其實只是舉辦間距,沒有任何意義,應該正名為「迎靈祭」,學期結束前正逢部落要舉辦,讓孩子參與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
他說,距上次全村一起辦迎靈祭已快二十年,後來因為村內多數人的信仰改變,曾中斷幾年;民國九十九年,村中維持傳統祖靈信仰的人害怕文化流失,決定重新舉辦,今年更結合學校,希望能夠傳承給年輕孩子。
屏東縣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執行秘書莊智玲表示,迎靈祭是部落和緬懷祖先的祭典,每次迎靈祭舉辦後,就會留下一個善靈守護村莊,一年後部落會再舉辦「送靈祭」,將這個和村莊相處一年的善靈送走。
她說,村中現在僅有百分之十的人維持傳統信仰,協助人力變少,但是即使困難,也會繼續努力。
七十八歲的祭司莊義泰在學校操場上和孩子解說刺球禁忌,朱自強則笑著告誡孩子說,「要認真聽課,下一個五年不知道vuvu(排灣族語對祖父母的稱呼)還在不在唷!」
莊義泰則說,其實很希望全村都能來參與,「希望孩子能夠記起來,傳承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