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南方朔
現在的人,日益暴露在各種人為或自然的災害裡,因此人們遂說現在的社會是個「風險社會」,為了應付各種風險,整個國家和社會遂必須往「警戒型國家」的方向轉型。
所謂的「警戒型國家」,要點如下:
一、整個國家的官方與民間必須對風險有深入的認識,特別是政府乃是風險的看門人,必須格外有風險意識,並應發展出自動化的效率動員機制。
二、政府的權責機措,對各種風險都必須有備無患,要主於知識,擬訂各種預測及因應方案,一旦風險降臨,才可應付裕如。
三、警戒型國家乃是指政府更有效能,對各種風險都必須有自動化的標準程序。當有了標準程序,自然就權責清楚,沒有了拖沓卸責的空間,而政府的效率及能力提升並不是意謂著政府的權力擴大及民主程度的縮小,只是把政府的管理責任提高到另一個水平,這也是近代最新的政府理論,都會把警戒型國家當做政府努力方向的原因。
但以「警戒型國家」的標準來看台灣的政府,人們就難免會大失所望。在此可舉近年來不斷發生的食安風暴以及最近的禽流感大失控為例。
近代人都知道,食物問題早已成了日常生活裡重大的風險之一。近代食物化學發展快速,許多食物材料都會有很多添加物和各種附加物,對人們的身體會造成難以預測的效果。這種風險問題事涉科學,一般民眾都無法知悉,只有政府的權責單位才有人力設備及資訊,是以充當守門人。
問題是,台灣的作法卻是政府不去扮演守門角色,不去強化食物安檢,只是在商品標示上作文章,於是標示不實的食安風暴遂不斷出現。只有食安事件鬧大,政府才會處理,至於沒有鬧大的,不知道還有多少?
以最近的禽流感失控來說,那就更嚴重了。了解病毒學的人都知道,病毒由於分子結構簡單,基因重組和變異容易,因此每個國家都必須對病毒造成的人類及禽畜疫病提高警覺。每年年底和年初之間,乃是禽流感當令的季節,政府的防疫單位就特別應加強檢疫。但我們的政府,卻不加強政府的檢疫,只是要飼養的業者申報減蛋率和死亡率,而政府的防疫單位卻沒有主動去篩檢病毒基因。這波禽流感在時間上整整拖延了一個月,只有到了雞鴨鵝大量死亡,政府才緊張起來。
到了現在,台灣的禽流感病毒已有新舊型H5N2、H5N8、H5N3等三種高病原型號,可見台灣的禽流感可謂已告失控。尤其是H5N2病毒為全球首見,鄰近國家都未嘗出現過,顯示台灣本地已病毒重組,成了新病毒中心。最近中國的廈門已有人傳人的病毒,如果病毒到了台灣重組,這波禽流感就會災情更加慘重。
台灣事先缺乏了有效的檢疫,當雞鴨鵝大量死亡,政府也沒有妥當的善後,使得養殖者死雞死鴨死鵝到處亂丟,這只會使疫情更加氾濫擴散。一個小小的禽流感,就把台灣搞得荒腔走板,台灣怎麼算是一個有警戒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