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然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溫暖與接納,讓孩子自主行動出內心裡的想像而成為一個擁有自由心靈的人,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圖/張秋香
1月19日上午8:05—8:45,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張秋香老師將在教育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暢談她長年從事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經驗,歡迎收聽FM101.7。
圖/張秋香
文/陳復 圖/張秋香
今天,想帶你認識一位生命豐富而美麗的華德福老師,她就是家長們尊稱的秋香老師。秋香老師出身於師範教育系統,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過程裡,發現教師不能只知道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因為單單只有這樣,無法完整涵蓋孩子整個生命。
她一直覺得心底有種難以言說的呼喚,有種更深沉的東西需要自己去發掘,直到在英國愛默生學院(EmersonCollege)研習人智學基礎課程,才發現華德福教育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的均衡發展外,更關注孩子靈性的成長,讓孩子能夠更完整地成長並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性(有機會長成自己該有的樣子)。
從這個角度出發,她在英國又再學習藝術治療與傳記諮商兩種課程,並將這兩者與華德福教育結合在自己的教學裡。學成之後,回到台灣從事親職幼兒教育與生命成長課程,並投身於「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
經過八年與家長們攜手合作,共同工作,秋香老師目前在新店、文山與土城各有一個這樣的共學團體。為什麼她要成立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而不是幼兒園呢?因為她的教育理念是:幼兒教育既要跟孩子工作,更要跟大人工作。
她發現父母(如二十歲至三十歲或三十歲至四十歲)與零至七歲的孩子,各處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各有不同的發展特質,需求與任務,以及如何覺察並和諧共處與相互滋養,是很重要的學習。
父母是最具體影響孩子的兩個人,藉由與家長共組學習社群,進而了解這些父母的背景,讓家長相互扶持與照顧彼此的孩子,在大人友好共享的美好氛圍中滋養孩子心靈是深層的幼兒教育,這種情操也落實在孟子所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育理想中。
因此,她從事的工作型態有點像親子教育諮商,不只跟孩子工作,也跟家長一起工作,藉由對生命的深化探索,讓親子共同獲得成長。
秋香老師指出,家長的意識會影響孩子的意識,只有孩子親眼看著大人如何做,包括看見大人如何彼此互相幫忙共同合作,經驗到大人和諧工作的氛圍榜樣,才能內化到自己的身體裡,進而模仿展現意志力在生活與遊戲中,對宇宙萬物保持參與的熱情,即使有些事情當時還不能理解,卻會埋藏在自己的身體裡,等待合適的時節,成長出真正應有的樣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裡,秋香老師很強調「自由遊戲」對幼兒的重要性。她覺得真正的自由遊戲不是要達到刻意的教學目標或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果的評量;只有全然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溫暖與接納,讓孩子自主行動出內心裡的想像而成為一個擁有自由心靈的人。把遊戲徹底當作遊戲,讓孩子在遊戲裡自發自主學習,才能有益於孩子內在的創意想像力,並鍛鍊意志力與透過愉悅滿足的遊戲培養健康的身體。
秋香老師跟我說,父母只要讓孩子擁有愛與溫暖、規律的家庭生活作息、給予孩子健康天然的食物與充足好品質的睡眠,尤其,不讓孩子從事任何強迫性的智能學習,那要等到換牙後,圖像思考能力發展出來,才能開始做智性的學習,這也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的孩子在六、七歲入學的原因。
當你願意尊重孩子生命發展的節拍,即使孩子身體與心理原本有什麼問題,後來都會因心靈和諧而獲得自癒整合,恢復更完整的生命。
她覺得自己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從事華德福幼兒教育,守護孩子的身心靈健康,保護與滋養孩子開放敏銳的感官,提供孩子善與美的生命經驗,更希望幫忙家長看見生命的自主性,進而覓得生命的意義與座標。
受到她教導與啟發的多位曾參與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的家長們,後來因孩子長大進入小學後,便在不同的地方成立數個與人智學或華德福教育相關的重要社會團體,從不同的角度貢獻他們的才華,散播他們對家長與孩子的關懷。
秋香老師發展的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讓我有幸看到一位資深教師如何同時幫忙孩子健康地成長及陪伴家長,發掘自己深層內在生命的過程,讓親子關係獲得堅實的連結與成全。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