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引大陸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左)體驗宗史館多媒體的互動設計。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陳珮榮大樹報導】大陸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率科研處處長張先堂、院長辦公室副主任程亮等一行八人來台,考察文創發展,十七日參訪佛陀紀念館,由館長如常法師陪同,巡禮六度塔、宗史館、大佛平台等處。
「讓莫高窟『活起來』!」樊錦詩提到,近年敦煌莫高窟以「數字化中心」的技術,改變以往遊客進窟參觀的單一形式,成為結合實地體驗的複合模式,以減少遊客滯留時間,有利文物保護,並增加單日遊客最大承載量。
「佛館運用科技弘法的設施真先進。」樊錦詩以燈供佛後,看見觀音菩薩座前的善財童子和龍女,徐徐供應大悲咒水的生動設計,頻頻讚歎。如常法師也介紹佛館本館觀音殿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是由琉璃藝術家楊惠姍臨摹敦煌第三窟壁畫而得的創作。
體驗主播台
樊錦詩參觀宗史館時,仔細聆聽法師講解,並研讀星雲大師的戒牒及文獻資料,展現出研究者精神。參訪團隊把握任何細節,親身體驗佛館互動設施,對空間設計充滿好奇。樊錦詩在人間衛視體驗區,坐上主播台告訴大家:「敦煌衛視開播了!」逗得大家笑呵呵。
行經宗史館的文化區時,樊錦詩看到星雲大師著作被翻譯成數種語言,以方便不同國籍的讀者瀏覽,還把深澀難懂的高僧大德傳記,改編成小說、漫畫,讓更多人親近、認識。樊錦詩提醒團隊人員,要把敦煌普及化,讓更多人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淵源及壁畫等文物的藝術價值。
樊錦詩表示,雖是第一次到佛館,卻已透過書籍認識星雲大師,並讚歎大師的「人間佛教」是當今所需,有助社會安定、人心平和。她獻上敦煌第二八五窟的「供養菩薩」壁畫和一己詩作《樊錦詩卷》,贈予佛光山典藏,由館長如常法師代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