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進口食品、農產品愈來愈多,衛福部今天預告修訂「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針對進口農產品部分,擴增247種農藥殘留容許量,影響約1800項豆麥及蔬果。不過毒物科專家認為,放寬標準會影響國內農民濫用農藥,導致農作物毒上加毒,賠上國民健康。
目前國內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中,含349種農藥,並訂出4137項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容許上限。食藥署為加速健全該標準,與國際接軌,預告增修247種農藥殘留容許量,當中有10多種是全新開放的農藥,遭外界質疑是變相放寬標準。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政府不能因為進口農產品可能遇到的貿易障礙,貿然開放容許殘留的農藥種類,台灣農民見到標準放寬、農藥種類選擇更多,同時使用多種農藥來殺蟲,使毒性相乘,「讓農作物毒上加毒,是很恐怖的事。」
顏宗海舉例,有機磷殺蟲劑會傷害人體器官,嚴重恐會致癌,但因價格便宜、殺蟲又有效,還是有許多農民私下使用。政府應嚴加把關,而非放寬標準。
高怡婷表示,此次開放的農藥殘留品項,是國際間已有訂定農藥限值的品項。若各界有其他意見,可在60天預告評論期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