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監獄佈教師黃重義(右)監所教化暨更生保護有功,蒙副總統吳敦義接見。
圖/人間社記者蔡招娣
文/人間社記者蔡招娣
佛光監獄佈教師黃重義,十六年來在與世隔絕的高牆內,用佛光山給予他的信仰陪伴死刑犯,也是佛光山健全的支持體系,讓他更有力量協助煙毒犯,在勒戒期滿後,勇敢踏上更生之路。
在二○一四年第六十九屆更生保護節,榮獲行政院頒發「參與監所教化暨更生保護事業有功人士」的十位受獎人當中,國際佛光會台南玉耶分會督導黃重義,另獲頒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工作績效卓著」獎牌,是唯一榮獲二座獎項的人,並蒙副總統吳敦義接見。他說:「我很平凡,是佛光山造就我的,這項榮耀是屬於佛光山的。」因此在上台領獎時,他特別穿上象徵希望、光明的黃色佛光會服。
傾聽 讓收容人信任
多年來,每周三天,黃重義穿梭在台南監獄、看守所、明德外役監獄及明德戒治分監,不但為受刑人講授生命教育課程及悲傷輔導,也陪伴死刑犯在死刑定讞前,能省思自己鑄下的錯誤,幫助他們在人生最後階段,將因果和信仰的觀念導入思想中,他認為,雖然今生來不及,但來生依然可貴,對一個沒有明天的死囚而言,為他燃一盞希望的燈,他才有懺悔的能力和契機。
監獄的團體生活,對收容人的一言一行,幾乎是透明而無法隱諱的,強調逞凶鬥狠的英雄氣概,早已成為江湖中人的次文化,因此如何在普遍壓抑的氛圍中取得他們的信任,黃重義認為「傾聽」是最重要的關鍵。他說,每個受刑人都有一段故事,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七十多位自己輔導的個案中,卻也聯結出一段發生在家族中的悲傷往事。
西元二○○○年深夜,妻舅的女兒下班後行經台南仁德鄉間的一家超市,被挾持性侵,第二天清晨被發現遭殺害棄屍,目擊的過路農夫也不幸枉死刀下,這件雙屍命案在當時轟動全台,也讓正處盛年的他悲憤難平。本案加害人雖被求處死刑,目前仍在上訴中,但他並沒有讓這兩位加害人知道自己的身分,依然用心傾聽與陪伴,因為十多年來監獄教化的歷程,讓他明白寬容才能真正彌平傷痛、讓人放下。
五年前的一個清晨,手機響起,電話那頭的陌生人告訴他,一名他曾經輔導的煙毒犯客死異鄉,黃重義是他唯一能聯繫的人。這名家住屏東內埔的小林,在四十多歲出獄後,戒除毒癮並找到一個穩定正當的工作,每個月像親人一般,會主動打電話跟他報平安,在最後一次見面時,小林身旁多了一位剛認識、卻有煙毒前科的女友,之後半年,小林杳無音訊,再聽到他的消息時,他已因毒品使用過量暴斃身亡。
心法 如讀妙法蓮華經
對於好不容易將小林導上正途的黃重義而言,除了感傷外,他覺得自己應該更用心關懷這群被社會、家人放棄的受刑人,因此他更積極運用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緊急救助系統,也尋求遍布全球的佛光會體系,在身、心、靈方面給予受刑人、更生人多元而有力的支持。
監獄教化對黃重義來說,猶如細讀《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的法要,每間牢房就像一座洞窟,繫閉著我們內心張狂、五欲焚灼的提婆達多,每周三天,他帶著由菩提心火炙煉過的金剛蓮華,進入高牆,遍參一尊尊怒目瞋顏的逆行尊者,他知道,想要拂拭這些駁雜難馴的塵埃,唯有靠佛陀的悲智,才能在垢土中種出端正向上的淨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