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為何寫《百年大師》?因為我深受大師之惠!」資深新聞學者鄭貞銘《百位大師》昨天發表,七十八歲的他感念,他一路幸運受大師啟發,如今他也要為青年學生寫下百位大師當其榜樣,「我常邊寫邊掉淚,希望能對青年價值有所導向。」
鄭貞銘《百年大師》書寫兩岸百年來百位大師典範,與大陸青年學者丁士軒共同編著,上下冊共四十萬字。地區從大陸到台灣,年代從民初到現代,領域廣含文學、科學、政治、教育、考古、藝術等,包括胡適、魯迅、傅斯年、李濟、蔣渭水、李遠哲、楊振寧、白先勇、林懷民等人。
鄭貞銘說,他清寒家庭出身,各階段深受大師幫助,想寫《百年大師》已數十年。他回憶,讀政大聽的首場演講,就是胡適講傳記文學,從此養成讀傳記、收集資料習慣;在政大時又遇名師無數。之後他跟隨文化大學首任校長張其昀一起創校,二十六歲擔任系主任,又是大師之恩。
鄭貞銘也特別感謝前總統蔣經國。他表示,早年他沒錢出國,蔣經國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派他做新聞組發言人,他因此有機會訪問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促成文化新聞系和密蘇里新聞學院成為姊妹系。回台後,他指派的第一位交換學生就是名主持人李濤。
監察院前院長錢復表示,鄭貞銘教育逾半世紀,一生如傳奇,學生年紀從二十多歲橫跨七十歲。鄭貞銘說,他寫此書的動機,就是因為發現現代青年學生價值觀有偏差,當他問學生,學生說「我們知道,但沒榜樣啊!」他因此決心寫下大師價值榜樣,為青年引路。
為讓年輕人更易閱讀,鄭貞銘立下兩原則,一是即使每篇四十萬字資料,每篇一律僅四千字,深入淺出;二是注重故事性、啟發性。他回憶七十歲時,恩師李煥曾寫「夕陽無限好,彩霞散滿天」給他,讓他深感「不要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就停止貢獻,我要繼續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