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東華學生 幫金門戶外藝術「洗澡」

 |2015.01.09
873觀看次
字級
東華大學學生劉宇宸(右)、朱紹慈(左),2人幫金門戶外藝術品重整門面,讓原本「灰頭土臉」的藝術品重見天日。圖/劉宇宸提供

【本報台北訊】許多戶外藝術品缺乏照顧,荒廢在雜草垃圾堆,失去讓人欣賞的意義。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系學生劉宇宸、朱紹慈,申請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補助,2人花15天時間,幫金門11座戶外藝術品「洗澡」,重整門面,讓灰頭土臉的藝術品重見天日。

劉宇宸說,金門戶外藝術品的材質有青銅、花崗岩、不銹鋼等,每種清潔方式都不一樣,其中位在金門文化園區的「金門飛揚」,本身的黃銅材質因蒙上灰塵,象徵浴火鳳凰的金黃色也不再醒目,且藝術品高6公尺,即使踩上梯子,再用水管強力沖水,清洗效果仍有限,但2人還是費力整理,盡量恢復「金光閃閃」的原貌。

位於海濱公園沙灘的「隱域」,也讓2人印象深刻,這個外型宛如一顆蛋的立體作品,可與遊客互動,卻也讓遊客在雪白蛋殼上留言塗鴉、亂丟垃圾。

劉宇宸說,當地3個小學生看到她們在清垃圾,好奇地加入行列。大夥從蛋殼內、四周清出3大包垃圾,其中包括被火燒過的撲克牌、沒開封的洗碗精、吃一半的太陽餅。

繼金門之後,她們下一個目標,是要打掃自己的家鄉花蓮,希望讓觀光客看見花蓮藝術的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