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雙橡園因我國駐美代表沈呂巡升國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何致如此?探究雙橡園的來龍去脈,才能完整知道事件原委。
雙橡園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西北區小山丘上,占地七點三公頃,是英國喬治王朝式的建築。前面有兩棵橡樹而得名。這也是華府著名的社交場所。
雙橡園在民國二十六年,由當時我國駐美大使王正廷租用,十年後,我國駐美大使顧維鈞買下來,賣方是發明電話的貝爾女兒。自此正式成為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官邸,直到民國六十八年美國與中共建交為止。
按美國當時的意願,是想將雙橡園交給中共,我國旅美學人丘宏達以國際法專家身分,盡心費力,找出美國本身一九三○年代的類似案例,英國一九五○年代的案例,並且請美國當時重量級參議員杜爾(曾在一九九六年代表共和黨出馬競選總統)、海契等人,在參議院通過台灣關係法時,罕見的通過了特別條款,保住雙橡園,沒有交給中共。後來外交圈稱之為「雙橡園條款」。
由於雙像園的政治與外交傳承意味濃厚,非常敏感;也正因此,當時卡特政府非常嚴格限定我國對雙橡園的用途。要求我國不得用於政治意味的場合與集會。直到晚近,才稍稍放寬,但仍諸多限制。
這次我駐美代表沈呂巡大使,能在雙橡園把國旗升上去,實非易事,這需要好幾個因素;首先要在中華民國和美國間有充份互信,其次要我方派駐美方的人員做得好,及雙方政策能相互協調。
至於中共抗議後美國改口,那是因為媒體報導後,中共臉上掛不住,覺得不能容忍,向美方施壓所致,並非我方人員或政策有誤。
孫揚明(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