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圖)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發表會昨天舉行,李鴻源表示寫書是希望化解台灣抱怨,可以是藍政府、綠政府,但若國家運作的機制不變,2016年大選後「大家還是在抱怨」。圖/曾學仁
【本報台北訊】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卸任後返回校園,近日推出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他於自序指出,「政府決策過程中,缺少的是一顆腦袋」,「博士內閣」也讓全民失望,「小小一個台灣為何需要這麼多縣市?」
李鴻源以自身曾在省政府、台北縣、公共工程委員會到內政部的服務經歷指出,台灣不大,居然有6個直轄市,共22個縣市,反觀中國大陸,卻僅有4個直轄市,人力、財力缺乏的情況下,行政院又啟動組織改造,同時進行縣市改制和6都升格,「就像2列車直衝對撞」,公務員數也持續膨脹。
他說,行政院為組織改造,削足適履刪除一些部會局處,卻把不該刪的刪了,如新聞局和工程會,但該刪的如客委會等部會卻不敢碰。
李鴻源書中透露,高雄氣爆後沒幾天,又陷入淹水災難,市長陳菊打電話請求幫忙,李鴻源認為這是行政系統可解決的問題,立刻啟程南下;無奈他建議的事項卻無法落實,只看到中央和地方吵成一團,從災難管理的角度來看,高雄市有機會做得更好。
新書中李鴻源寫道,社會對博士內閣怨聲載道,這麼多大學教授進入行政體系,卻讓全民失望,「下台的政務官也抱怨,在內閣無法發揮,最後落得不歡而散」。
為何認為政府「無腦」?李鴻源受訪時表示,莫拉克風災過後,社會一片檢討聲浪下,馬英九總統承諾移撥15架黑鷹直升機給空勤總隊救災,但如此精密的戰鬥武器用在救援上,內政部實在無人也無力管理,其實空勤總隊只要將機種全部汰換成海豚直升機就可以,價格甚至低於購買黑鷹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