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麻馬術選手孫育仁,克服身障,代表台灣贏得比利時殘障馬術比賽。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紀錄片,講述腦麻馬術選手逐夢故事,立委陳學聖說,希望透過這部片,讓更多人關注腦麻議題,從中感受到愛和勇氣。
紀錄片導演盧盈良以腦性麻痺馬術治療為題,拍攝「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紀錄片,預計三月發行。內容講述三名腦麻馬術選手,克服身體障礙、勇敢追夢,其中主角孫育仁去年四月代表台灣贏得比利時殘障馬術比賽,取得法國世界盃馬術賽參賽資格,成為台灣第一位進軍世界盃馬術錦標賽的殘障馬術選手。
腦麻患者有時會痙攣、行走不便、難以控制行動,透過馬術,可以訓練抓握、身體協調和平衡能力,避免肢體萎縮。
儘管馬術益處多,長期關注腦麻議題的立委陳學聖說,台灣馬場少,養馬費用高,多數馬場不願讓腦麻患者使用。桃園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設有馬場,並有腦麻孩子的德國教練林嫵恬幫忙,引進馬術治療。
孫育仁接觸馬術,從生疏到嫻熟,紀錄片寫下他辛苦訓練、戰勝身體過程,也有他到海外比賽精彩片段。
陳學聖說,孫育仁的故事讓人看到希望,導演盧盈良選擇這樣的題材,也跟生長背景有關。盧盈良從小念放牛班,家人、朋友對他沒有期待,「和腦麻患者一樣都是被放棄的人」,但他們都堅持理想,最後得到美麗的果實,是很激勵人心的故事。
回想拍攝小騎士紀錄片點滴,盧盈良說,「我從主角身上學到永不放棄」,看著這些馬術選手努力姿態,就算拍片辛苦、募資困難,始終都要為夢想奮戰。盧盈良坦言,電影要在首輪戲院上映行銷,還有資金缺口,已成立募款平台集資。
陳學聖和盧盈良計畫到台灣各地放映,更希望能到盧盈良家鄉嘉義放映,圓他回鄉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