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浮世繪 浪襲巴黎

 |2015.01.02
183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讓巴黎人甘願冒著冬寒排隊,觀賞回顧特展的亞洲藝術家屈指可數,日本浮世繪宗師葛飾北齋絕對占有一席,他的名作《神奈川沖浪裏》,浪峰水沫如獸爪蜷曲,攫住巴黎觀眾的心。

掀19世紀 日本主義風潮

巴黎大皇宮正在舉辦葛飾北齋特展,視覺宣傳就以《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裏》為主,這也是法國人最熟悉的一幅浮世繪。

特展蒐羅作品超過五百件,展出他的代表作《La Grande vague de Kanagawa》、《Le Fuji par temps clair》以及《L'orage sous le sommet》,同時也展出他的江戶時代浮世繪。這是日本境外的首場大型回顧展,大部分作品在二○一六年東京的北齋美術館開幕後,將不再於日本以外展出。

葛飾北齋的藝術生涯長達七十年,創作約三萬幅畫作,為最多產藝術家之一。作品不僅記錄當時的生活百態,啟發了後世的漫畫,甚至流傳到歐洲,掀起十九世紀後期的「日本主義」風潮。

畫風數變 從學徒到宗師

從學徒到宗師,畫風數變,每個時期有不同名號,特展選擇「春朗」、「宗理」、「葛飾北齋」、「戴斗」、「為一」、「畫狂老人」等六個具代表性的時期,詳細介紹這位浮世繪畫師。

策展人之一的達隆表示,法國人自十九世紀後期發現日本藝術之美,為之沈醉,尤其深深著迷於北齋,直至今日。她說,北齋的畫技展現了精細的技術、線條的活力和色彩的奢華,從平淡或高尚中都可取材,在法國人眼中,他的作品涵蓋傳統日本精華所在,「即使日本自北齋時代以來改變了很多,但法國對這個遙遠國家的印象,仍源於北齋引人入勝的畫作」。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流傳到歐洲後,梵谷、莫內等畫家為那細緻的筆法和色彩目眩神迷,相繼將和服等日本元素加入畫作中。不僅繪畫,日本主義還擴展到裝飾藝術、園林造景、設計等領域,達隆形容為西方的「美學革命」。

她說,西方藝術家開始思索,嘗試改變藝術的表現方式,以大量的浮世繪為靈感,從裱框、觀景角度到色調,從線條到顏色,從題材選擇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本都影響了西方藝術。

癡狂地步 筆下都有生命

葛飾北齋一生專注作畫,到了癡狂地步,曾說自己七十歲以前的作品都不值一看,到七十三歲才真正了解動物、草木、花鳥蟲魚的結構;他期許自己九十歲能悟萬物之謎,一百歲能臻入化境,這樣到了一百一十歲,一點、一線在他筆下都有生命。

葛飾北齋九十歲高齡逝世(一七六○~一八四九),江戶時代不久也走入末期。

對達隆來說,葛飾北齋作品的哲學,是他呈現周遭事物時的那分自由不羈,「北齋擁有深沈的獨立靈魂,這是他作品極具現代性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