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陸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直被台灣教授讚許。很多陸生說,從小到大,被要求大量閱讀古文與中外名著,鼓勵上課發言,詞彙量多,口語能力自然好。大陸中學教育尤其強調古文背誦、默寫,高中平均每學期要背五篇古文,有助精煉文字、優化語言。
淡江大學陸生蔡博藝曾參選該校學生會長,她說,從幼兒園就參加說故事比賽,國小到高中的老師都鼓勵學生上課發言,高中語文老師更是每學期舉辦小型演講,要求學生上台介紹一本書,每學期一人至少兩次。
中央大學陸生林別雨表示,國中小學校常辦演講比賽,高中、大學則有很多辯論賽,他都參加,大學加入話劇社,長期訓練,口語表達能力變好了。
「口語表達能力好的人,肚子裡一定有些東西。」蔡博藝說,一個人口條好,代表有一定水平的閱讀量。她讀高中時,老師要求古文背誦、默寫,高中三年六本書,平均每本書有五篇要全文背下,還會考試。國中則有閱讀課,全班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再寫讀書摘要。
蔡博藝也說,來台陸生除了高中成績較好,也想表現,「有種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因此較勇於表達。
逢甲大學陸生董心成說,大陸的大學資源不足,能上大學的少數人,相對崇尚知識,閱讀量肯定比較大,口語能力也就不錯。
「不看書不閱讀,哪來的詞彙量。」董心成說,閱讀量大,詞彙量變多, 口語能力自然就好了。
董心成表示,他讀國中時,老師為了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會要求閱讀《紅樓夢》、《唐吉軻德》等中外名著,並列入考試範圍,他還會訂閱雜誌,多讀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