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藝文備忘錄 表演藝術篇 次文化、數位與跨域的花開正好

鄭芳婷 |2014.12.31
1711觀看次
字級

文/鄭芳婷(劇評人、台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二○一四年的台灣表演藝術圈花開正好。劇場界、行動藝術界、舞蹈界、跨域表演界處處新人輩出,更有世代人才交替之勢。在這一片正好當中,隱然可見三種現象,以不同角度提示台灣表演藝術圈承先啟後的動態。

首先,次文化的戲劇性展演幾乎到達近年來未有的高潮。甫下檔的再拒劇團《新社員》以搖滾音樂劇為媒介,結合在現實生活中素來無有交接的BL動漫元素與男同性戀論述,不啻使兩種次文化聯手出擊,有效挑戰占據父權價值已久的主流美學。這齣戲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成熟細膩的美學發展,更在於它將台灣劇場界次文化使用上注入前所未有的活水。包括加演,《新社員》場場售罄,演出過後,觀眾自發性地在社群網路平台建立粉絲團,更有周邊商品即將推出的風聲,顯示這齣戲極為有效地結合社會批判力道與商業娛樂價值。台灣劇場界的次文化展演向來依賴各類補助,然而今年除《新社員》,還有更多製作案,示範次文化與消費體系有效合作的可能模式,對未來在地表演藝術深具啟發。

再者,自國外進口的數位表演藝術洪流襲捲而來,劇烈撞擊台灣表演藝術圈。作為文化部主辦「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之一的「二○一四年台北數位表演藝術節:象限穿越」,於十月盛大開展。數位表演藝術節迄今四年,理應益發茁壯,然而最新一屆的數位表演藝術首獎作品從缺現象,引起一片譁然之餘,亦透露著台灣在數位表演藝術產業上仍待解決的問題。

在台灣,數位藝術圈與表演藝術圈隱然各自為政,實少有相互交流。主打聲光效果的作品並非一應都可稱作數位表演藝術,部分作品或者只能稱為具備數位元素的表演藝術,而非數位表演藝術。以美國跨性表演藝術工作者 Micha Cárdenas 為例,其系列作品Becoming Dragon 及 Becoming Transreal,以虛擬網路社群《第二人生》及動作捕捉等數位技術為媒介,探索跨性\種議題與平行時空論述。其中,數位技術實為不可取代之作品核心架構,並且與作品批判概念相輔相成,或可稱為數位表演藝術。台灣數位表演藝術產業似凌空高架,其底下若有更多機會讓數位及劇場兩方深度交流,或可對當下的僵局帶來轉機。

最後,跨國、跨文化規制的表演藝術製作枝繁葉茂,有效增加台灣在全球表演藝術圈的曝光度。台灣作為至今仍非統非獨的特殊時空點,滿載百年(後)殖民創傷,擁塞層層疊疊的族群衝突與政治焦慮,在如此複雜歷史脈絡之下,藝術創作並非只是銘刻認同的造物,亦是生存的認同策略。可以想見,何以台灣藝術工作者在高呼與國外強權同步之餘,亦強調在地文化的發展。二○一四年中,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國際劇場藝術節、台北藝術節、台北藝穗節等等,大量出現各類型跨國與跨文化規制製作,若暫不論其品質,至少可見這些作品當中在地意識與國際視野的高度交融與交戰。台灣身體氣象館《殘酷日誌》即體現如此張力:台灣歌仔戲工作者廖瓊枝、實驗劇場工作者鄭尹真與法國劇場編導 Fabrice DUPUY,以國家機器與身心戰爭為題,重思當代疏離景況,加上發想於美國裝置藝術家 James Turrell 的舞台設計與自台灣街頭蒐集而來的聲響效果,交織充滿異質性的戲劇美學。誠然,這些風起雲湧的跨國、跨文化製作仍存許多問題與爭議,但在某部分政權長期痲痺的台灣,作為一種多元生存策略,它們確實帶來了實質的效果。

花開正好,二○一五年的台灣表演藝術圈令人滿懷期待,在花落過後,如何澆灌出另一片生動景致,而不至曇花一現,則是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當下共通的命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