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中市靜宜大學法律系開設「災難與原住民族規範重建」選修課程,修這堂課的五位學生與開課老師助理組成「Aveoveoyu服務小隊」,前進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部落,與當地邵族青年一起製作部落立體地圖;從蒐集資料的過程,讓部落青年與耆老對話與互動,更認識他們的文化。
服務小組成員之一、靜宜通識中心兼任講師王信翰表示,修課的過程,學生觀察村民在莫拉克風災後,想重建部落的決心與困境,因此,去年七月發起「山豬部落:尋找最初的記憶」計畫,想深入當地,為居民做點事。
王信翰說,團隊申請到教育部青年署的「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補助五萬元,每人還自費一萬二千五百元。他們起初協助當地居民農耕,從沒下過田的大學生只能幫忙拔草、整地,後來才知道種下的是平日常吃的洛神花、薑黃、咖啡。
王信翰表示,部落青年雖生活在社區,卻對他們的文化不了解,團隊想與他們一起製作立體版部落地圖,藉此了解他們生長地的歷史脈絡;參考Google Map,先製作部落立體模型圖,再採訪當地耆老,記錄每個地名演變史,讓地圖變成一部當地濃縮史。
王信翰說,製作地圖的過程,也凝聚族人向心力,不僅年輕人更了解他們的母族文化,耆老也很開心;一看到年輕人到訪,就迫不及待講述故事。地圖已完成,成為部落珍貴的公共財,也是向觀光客介紹部落傳統、教導當地孩童認識母族文化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