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二年國教紛爭不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昨天指出,十二年國教匆促上路,不但沒減輕學生壓力,說免試沒免試,補習班愈來愈多,連英聽也要考試,「是台灣推動教改以來最大敗筆」,如同在高速公路急轉彎,後果不堪設想。
李家同近日出版新書《教改休兵,不要鬧了!》並在昨天舉行新書發表會,明年基北區免試入學方案,教育部與台北市政府至今未達成共識,李家同表示,入學方案本來不是重大問題,現在卻爭吵不休,教育部應該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卻花這麼多的時間為政策辯護,實在不值得。
李家同說,教改廣設大學的目的,是要減少學生的升學壓力,少子化影響下,補習班數量應該逐年減少,不過從統計數據看來,二○○五年全台補習班有九千七百一十四家,到今年已增到一萬八千八百八十六家,等於十年增加近一倍,連離島金門也從十家增加到二十七家,可見根本沒有達到效果。
十二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但李家同不以為然,他指出,以前考基測的時代還有免試升學管道,是真正的免試入學,但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不但關閉了這個機制,政府說不用考試,但還是要考國中會考,而且國三生都要參加,題目甚至比基測還難。
台師大榮譽教授吳武典在新書發表會指出,十二年國教讓學生變成白老鼠,他一開始支持,但沒想到走到今天的地步,充滿矛盾與不合理,他認為基北區免試入學方案,教育部應該放手,尊重地方政府,來彰顯地區差異。
政大教授周祝瑛也呼籲教育部,基北區免試入學方案應「暫時一國兩制」,試辦一兩年後,回頭看這兩個制度是否可以合流,為教育癥結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