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罡
馬雲來台灣講了一番話:「為什麼你有錢不給年輕人機會?我不是在講高大上的話(高端、大器、上檔次),當你有十個億時,是社會對你的信任,所以我們希望把錢用得更好,幫助兩岸所有年輕人創業。」
這番話,讓我想起在《中國時報》所發表的一篇評論。和台灣企業老闆相比,馬雲展現了難以企及的高度。何時台灣出現這類企業家,何時台灣才有翻身機會,否則就等著坐視人才流失、經濟凋敝了。坦白說,我不大樂觀,特別是社會大眾普遍是以王永慶、郭台銘為楷模時,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已經相當偏差了,不知要費多少功夫才能扭轉。
鴻海總裁郭台銘一番有關政府與共產黨的言論,曾經引起社會譁然。無獨有偶的是,英國《觀察家報》報導,全球超級富豪隱藏在海外的資產高達十一.五兆美元。而這些免稅的資產,每年讓各國政府損失稅收達八千六百億美元。
事實很明顯,所謂富豪階級的道德價值觀,確與常人有很大差異,這種現象舉世皆然,最後仍要歸咎於人類的貪婪掠奪習性。因此只要成為富豪,不論其出身背景或教育水平,很容易就浮現自私貪婪性格,並排斥民主制度賴以立足的「社會正義」準則。
從法國大革命到共產主義,資產階級付出了慘痛代價,迫使他們反省所作所為,也催生了社會福利制度。但資本主義挾自由之名戰勝共產主義後,富豪似乎越來越無忌憚,而且隨著地球村成形,他們的影響力也從以往單一國度延伸到整個國際,讓各國政府束手無策,儼然變成新的寡頭階級。
由於情形相當嚴重,日前俄國總統普京曾揚言要消滅財閥寡頭,以免他們危害國家發展。某些政府也採取跨國合作方式來制衡富豪,幾年前三大男高音逃稅案就是明證:卡瑞拉斯、帕華洛帝、多明哥在德國逃稅,德國政府便透過國際司法力量,迫使三人補稅,並且繳納罰款。
人類很容易忘記歷史教訓的。因此新生代的富豪似乎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天縱英明的結果,忘記整個社會國家事實上是他們的後盾。如果沒有全民納稅維持社會治安穩定,建立軍隊抵禦外侮,推動國民教育儲備人才等等,試問這些富豪如何放心賺大錢?但這些社會主義的啟示,似乎並不能感動大富豪,因此他們處心積慮把錢挪到海外逃稅,買便宜土地低價高報來抵稅。他們得之於國家社會如此之多,卻不思更積極回饋。
當然,並非所有富豪都是如此慳吝。二○○三年美國《商業周刊》曾做過一份統計,當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的淨資產總額為四六○億美元,但歷來他們的慈善公益捐贈總額已超過二三○億美元。不論財富規模或對人類歷史所產生的貢獻影響,和比爾.蓋茲相比,台灣富豪的成就都只能算是小兒科!政府只是要向他們徵收一點宛如九牛一毛的所得稅,就有人怨聲載道,還用「共產黨」來形容政府。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等台灣經濟凋敝鬧革命的那天,他們就會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