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太平洋島嶼漁業科學中心,在夏威夷恐龍灣拍攝的海洋廢棄物檔案照。圖/美聯社
北大西洋葡屬亞述群島的一個海灘上,堆滿了塑膠垃圾。
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跨國科學家團隊十日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從過去六年的觀察和研究推算,全球海洋汙染嚴重,五大副熱帶環流區約有五兆兩千五百億件大小塑膠垃圾,重量約達二十六萬九千公噸,相當於兩艘遊輪的重量;如以每輛垃圾車可裝載七公噸垃圾計算,約可裝滿三萬八千五百輛垃圾車。
這項研究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主要作者為美國洛杉磯「五大環流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易克森;該機構致力於減少海中塑膠垃圾量。
二○○七年開始,研究團隊連續六年在五個副熱帶環流區、孟加拉灣、澳洲海岸和地中海以網子撈捕小型塑膠垃圾,人員目測海面上的大型塑膠垃圾,最後用電腦綜合兩者數目推算出結果。
環流區是海洋中海水漩渦式流動的區域,容易聚集垃圾形成「垃圾帶」,其中最多是塑膠品;五大環流區位於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和印度洋。研究顯示,較大型的塑膠垃圾通常會出現在海岸周圍,但離岸愈遠愈會分解成微粒。
研究指出,五兆多件塑膠垃圾中,百分之九十二都是小物體,是大物件經過日曬、海浪衝擊、海中生物啃咬分解而成。海中的塑膠垃圾種類眾多,例如塑膠袋、玩具公仔、奶嘴、牙刷、雨傘柄和馬桶蓋。易克森說:「任何你想得到的塑膠品都有,可以說是漂流版的海上超市。」
近年來科學家頻頻警告,塑膠垃圾造成海鳥、海中哺乳動物誤食而死,海豚、海龜和其他動物也因被廢棄漁網纏住而死,對海洋生態系統傷害很大;此外,塑膠垃圾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和DDT也在分解時進入海洋生物食物鏈中,被海中生物吃下後吸收。
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塑膠垃圾從河川或是汙染嚴重的沿岸地區流入海中,有的也從來自海上航行的船隻流出。
另外,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在秘魯首都利馬(Lima)召開,十一日利馬市中心有數千人上街遊行,抗議地球資源遭到濫用,呼籲正在協商的各國部長,能讓國際社會在二○五○年以前全面使用潔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