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佛教遺蹟

文/梁國興 |2014.12.03
2222觀看次
字級
塔庫特伊巴希(圖),又稱塔克拜伊,位於巴基斯坦白夏瓦鄰近馬丹城西北方十六公里處的一五二公尺高河谷中。 圖/梁國興
從一世紀開始發展,直至七世紀止。它被譯為「穹窿的樂園」,意指水草茂生,能解熱渴,為眾人的樂園(圖)。 圖/梁國興
此地出土文物除佛教雕像、浮雕板外,還有薩珊王朝的金幣,顯示此地文化受到伊朗與犍陀羅文化的影響(圖)。圖/梁國興
塔克西拉古城遣址(圖)位於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西北三十多公里處,是一座建於二五○○年前的古城。圖/梁國興
巴哈爾布爾佛寺遺蹟(圖)位於孟加拉國(前東巴基斯坦)錫爾赫特市的瑙岡地區東北角,一九八五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圖/梁國興
這個寺院是七世紀以前大乘佛教在孟加拉興起的見證。它被稱作索馬普拉大寺院(圖),直到十二世紀,這裡都是著名的文化中心。 圖/梁國興
現在只剩損壞後的房屋基座和大殿的主體部分,座上仍保存著二千多塊陶板畫,這些畫具有帕拉王朝的藝術特色,多是佛教中菩薩人物形態(圖)。圖/梁國興
孟加拉國為表示與日本友好,於二○一一年發行以巴哈爾布爾佛寺遺蹟為背景的小型張郵票(圖),參與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郵展。圖/梁國興

文/梁國興

巴基斯坦

塔庫特伊巴希古城遺蹟

塔庫特伊巴希(圖❶),又稱塔克拜伊,位於巴基斯坦白夏瓦鄰近馬丹城西北方十六公里處的一五二公尺高河谷中;從一世紀開始發展,直至七世紀止。它被譯為「穹窿的樂園」,意指水草茂生,能解熱渴,為眾人的樂園(圖❷)。

塔庫特伊巴希長久以來,因處於山丘之間,而免受戰爭之害,至今仍保持完好,是巴基斯坦現存最大的古代僧院。

一九八○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遺址中的僧院環繞大塔而建,擴展成長方形,排列整齊有序,證明佛教徒曾在此地活動。

此地出土文物除佛教雕像、浮雕板外,還有薩珊王朝的金幣,顯示此地文化受到伊朗與犍陀羅文化的影響(圖❸)。

塔克西拉古城遺蹟

塔克西拉古城遣址(圖❹)位於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西北三十多公里處,是一座建於二五○○年前的古城。西元前七世紀這裡已是繁華城市。西元前五世紀,古城所在地區成為波斯大流士帝國的一部分。

西元前三世紀,由於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信奉佛教,塔克西拉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個雲集佛教、哲學和藝術的研究中心。

塔克西拉古城址出土的遺物中,有千百尊大大小小的石雕和泥塑佛像,是受希臘雕塑技巧影響的犍陀羅藝術風格。一九八○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孟加拉

巴哈爾布爾佛寺遺蹟

巴哈爾布爾佛寺遺蹟(圖❺)位於孟加拉國(前東巴基斯坦)錫爾赫特市的瑙岡地區東北角,一九八五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寺院是七世紀以前大乘佛教在孟加拉興起的見證。它被稱作索馬普拉大寺院(圖❻),直到十二世紀,這裡都是著名的文化中心。

之後索馬普拉寺逐漸衰落、失修,直到被遺棄。十九世紀初,遺址才被發掘出來。現在只剩損壞後的房屋基座和大殿的主體部分,座上仍保存著二千多塊陶板畫,這些畫具有帕拉王朝的藝術特色,多是佛教中菩薩人物形態(圖❼)。

孟加拉國為表示與日本友好,於二○一一年發行以巴哈爾布爾佛寺遺蹟為背景的小型張郵票(圖❽),參與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郵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