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定古蹟水仙宮年久失修,梁柱多處嚴重蛀蝕,幾乎成為危廟;經過多年整合,總算即將展開整修,預計後年中完成,再現五條港風華。
台南市文資管理處表示,古蹟的整修如果主事者有不同意見,往往難以整合,像是水仙宮早在民國九十三年就已列入內政部的古蹟整修計畫中,但因為管委會與廟前攤商意見難以整合,延宕至今,期間為避免古蹟坍塌,只能補助廟方進行臨時性的支撐與除蟻,還好未發生嚴重問題。
目前還有多處市定古蹟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因廟方對古蹟整修有不同意見,文資處只能眼睜睜看古蹟逐漸傾毀,卻無計可施。
文資處表示,水仙宮創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年),原有三進,日治時期中、後殿被拆除做為防空用地,僅存三川殿,民國四十三年重修為兩進,前方三川殿,後方為正殿,七十七年再修,但部分梁柱與與石雕的雀替(承接的木構件)、彩繪板等,都有近一甲子未維修,遭到白蟻蛀蝕嚴重。
水仙宮廟前現為水仙宮市場,平日人聲鼎沸、生意興隆,當地里長沈廉哲擔任寺廟主委整合不同意見,將展開整修。水仙宮供奉水仙尊王,是清朝五條港時期,當地為保佑往來貿易船隻平安所建,當時是台灣府水陸交通必經之處,位置重要,直到後來水域淤積才沒落。
維修經費約兩千萬元,六成為文化部補助,市府負擔三成,廟方自籌一成,十二月將發包,預計一○五年七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