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無形文化遺產登記審核二十六日在法國巴黎展開,今年有四十六件推薦案。
二十七日凌晨,日本「和紙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和北韓傳統民謠〈阿里郎〉成功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這是繼去年「和食」之後日本又一次申遺成功,北韓則是首度入列。
日本政府推薦的這項技術是指島根縣的「石州半紙」、岐阜縣的「本美濃紙」、埼玉縣的「細川紙」,以楮(桑科屬的植物)為原料、手漉方式製紙的技術。和紙能夠長期保存,據日本文化廳稱,八世紀的美濃國(岐阜縣)的和紙至今仍保存在奈良市的正倉院。
審核會議指出,和紙技術是「在地方上栽培楮,在教育場合教導民眾體驗手漉,跨世代的傳統知識、技術獲得薪傳,也促成區域社會的連結」。
岐阜縣的「本美濃紙」原在二○一一年就提出推薦,但因與早已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的島根縣「石州半紙」相似,推薦一度暫延。
日本文化廳去年三月決定把以楮為原料的「石州半紙」、「本美濃紙」以及埼玉縣的「細川紙」統合起來,以「和紙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之名重新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
使用楮這種植物,然後以「流漉」的技法製成的紙十分耐用,除了可做紙門,也可用來修護古蹟。
在江戶時代,細川紙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石州半紙是大阪商人的記帳用紙,十分珍貴;本美濃紙則是飛鳥時代(七世紀前後)的戶籍用紙。
二○一二年,南韓傳統民謠〈阿里郎〉首先入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北韓的〈阿里郎〉也加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