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成大醫院外科醫師李國鼎今天表示,多數接受減重手術者以為體重下降愈多愈快愈好,卻忘記調控飲食、補充營養,以致營養流於失調,長期可能造成身體傷害。
「一般體重過重或輕度肥胖的人,多可透過改變飲食內容及適當增加運動量,獲得體重控制成效,但如果是病態性肥胖,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李國鼎表示,目前臨床上減重手術,分為限制型及吸收不良型,常見的胃束帶及胃縮小手術,就是以減少食量為主,屬限制型手術,胃繞道手術則具有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的效果。
李國鼎指出,接受減重手術後,若忽略術後均衡營養攝取,副作用一開始不會顯現出來,有些症狀甚至在術後4至5年後才出現,這是因為多數維他命或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依賴體內庫存提供,一旦庫存用盡,營養素慢性缺乏等症狀就會出現。他建議接受減重手術者,1年內應1至3個月追蹤1次,1至2年內應至少每半年追蹤1次,2年以上應至少每年追蹤1次,確保減重和健康雙贏。